检测内容:第三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笃志(dǔ)
搓捻(cuō)
啄食(zhuó)
风流倜傥(tì)
B.觅食(mì)
拼凑(zòu)
确凿(záo)
小心翼翼(yì)
C.感慨(gài)
恭敬(gōng)
盔甲(kuī)
花团锦簇(cù)
D.绽开(zhàn)
企盼(qǐ)
拗口(ǎo)
人声鼎沸(fè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宵 和蔼 逝者如斯 淋漓尽致
B.挣执
逾矩
三省吾身
截然不同
C.奥秘
愠怒
疲倦不堪
全神灌注
D.渊博
惭愧
混为一谈
诲人不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听了物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间。
C.他把这篇小说研读了好几遍,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依然不求甚解。
D.秋高气爽,天安门广场上各色菊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4.(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使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C.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D.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全长约53.7米,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以上。
5.(原创题)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有力改变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把我们带进智能化世界。
②最近几年,这个“高大上”的事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③当前,物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促进信息科技与产业发生巨大变化。
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一词诞生于15年前。
⑤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
A.⑤①②③④ B.④②⑤③①
C.⑤④①③②
D.④⑤③②①
6.根据提示默写。(8分)
(1)(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4)《〈论语〉十二章》中与李白“仁义值千金,钱财如粪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5)每年一度的亚洲博鳌论坛,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来诠释这份情怀。
7.名著阅读。(4分)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对“(
)”“(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4月2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带领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项目北美外教和美丽中国教育教师,再次回到母校麦积区潘集寨学校,开展教育扶贫活动。
当天,潘石屹一行与潘集寨学校四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英语互动交流,并与师生座谈。潘石屹说,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配备iPad和学习软件,就是希望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表示,将为天水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提高家乡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据了解,SOHO中国基金会10余年来专注教育领域扶贫。潘集寨学校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项目首批试点7个班级,孩子们通过线上与外教的互动,不仅学习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而且有效缩短了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选自2019年5月6日《天水日报》)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分)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了(
)。(3分)
10.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这两句是实写,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二)《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 (2)不逾矩(
)
(3)人不堪其忧(
) (4)三军可夺帅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选文中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内容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3分)
(三)走出青春迷茫(12分)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
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
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踢足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①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②
③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④
醒悟
16.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
(
),“难过”指
(
)。(2分)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D.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四)父亲的田园(14分)
秋也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蹿;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悠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
19.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0.文章第①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3分)
21.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22.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23.在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3分)
三、作文(50分)
24.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我的________老师》为题目,在横线处可选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名称。
要求:①从你的学科教师中选一人来写,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③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④文体规范。
(2)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材料意思,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果实的贡献是珍贵的,花儿的贡献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贡献吧,谦逊而专心地垂着绿荫!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
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答案版)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笃志(dǔ)
搓捻(cuō)
啄食(zhuó)
风流倜傥(tì)
B.觅食(mì)
拼凑(zòu)
确凿(záo)
小心翼翼(yì)
C.感慨(gài)
恭敬(gōng)
盔甲(kuī)
花团锦簇(cù)
D.绽开(zhàn)
企盼(qǐ)
拗口(ǎo)
人声鼎沸(fèi)
【解析】B.拼凑(còu);C.感慨(kǎi);D.拗口(à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云宵 和蔼 逝者如斯 淋漓尽致
B.挣执
逾矩
三省吾身
截然不同
C.奥秘
愠怒
疲倦不堪
全神灌注
D.渊博
惭愧
混为一谈
诲人不倦
【解析】A.云霄;B.争执;C.全神贯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听了物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间。
C.他把这篇小说研读了好几遍,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依然不求甚解。
D.秋高气爽,天安门广场上各色菊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解析】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使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C.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D.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全长约53.7米,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以上。
【解析】A.将“促使”改为“促进”;B.删去“通过”;D.将“以上”删去。
5.(原创题)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有力改变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把我们带进智能化世界。
②最近几年,这个“高大上”的事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③当前,物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促进信息科技与产业发生巨大变化。
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一词诞生于15年前。
⑤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
A.⑤①②③④ B.④②⑤③①
C.⑤④①③②
D.④⑤③②①
6.根据提示默写。(8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论语〉十二章》中与李白“仁义值千金,钱财如粪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每年一度的亚洲博鳌论坛,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诠释这份情怀。
7.名著阅读。(4分)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4月2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带领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项目北美外教和美丽中国教育教师,再次回到母校麦积区潘集寨学校,开展教育扶贫活动。
当天,潘石屹一行与潘集寨学校四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英语互动交流,并与师生座谈。潘石屹说,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配备iPad和学习软件,就是希望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表示,将为天水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提高家乡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据了解,SOHO中国基金会10余年来专注教育领域扶贫。潘集寨学校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项目首批试点7个班级,孩子们通过线上与外教的互动,不仅学习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而且有效缩短了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选自2019年5月6日《天水日报》)
①潘石屹回母校开展教育扶贫活动;②潘石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家乡教育水平。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分)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愁苦、哀怨(飘零之感,羁旅之苦)。(3分)
10.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这两句是实写,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解析】这两句是虚写。
(二)《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2)不逾矩(越过)
(3)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4)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与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4.选文中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内容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3分)
示例: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温故而知新。(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三)走出青春迷茫(12分)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
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
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踢足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①默然收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②迷茫(精神萎靡)
③踢网球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④细细叙谈
醒悟
16.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
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
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2分)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D.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解析】A.第②段没有运用语言描写。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青春一片迷茫;C.全文的主要人物是“我们男生”和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和网球,罚跑圈,细心教育,“我们男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四)父亲的田园(14分)
秋也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蹿;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悠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
19.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回忆并描绘了父亲的田园以及父亲在田园中劳作的情景,抒写了“我”童年的快乐生活,表达了“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0.文章第①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3分)
文章第①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重笔的描写,是为了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铺垫感情基调。
21.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
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连贯的动作,细腻地刻画了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锄柄比作画笔,挥锄的动作比作画彩虹,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22.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刻画了父亲热情、好客、善良、豁达、关爱邻里乡亲的性格特征。
23.在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3分)
示例:父亲的园子,像一只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怀念,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三、作文(50分)
24.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我的________老师》为题目,在横线处可选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名称。
要求:①从你的学科教师中选一人来写,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③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④文体规范。
(2)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材料意思,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果实的贡献是珍贵的,花儿的贡献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贡献吧,谦逊而专心地垂着绿荫!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