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长度与测量长度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符号及单位、单位符号;
2.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常用方法。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
难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考点精讲:
1. 国际单位制:测量需要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 长度测量:它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km 、dm、cm、mm、μm、nm
测量工具 基本工具 刻度尺
其他工具 卷尺、皮尺、游标卡尺等
刻度尺 的使用 A. “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方面考虑)
B. “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易错点】“光年”是指光在一年的时间里经过的路程,它是长度的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思考1:以下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思考2:下列三种刻度尺的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
3. 长度的单位换算:基本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思考:
123.4m= mm; 0.2345km= cm;
0.0567μm= dm; 789mm= m。
4. 测量的误差与错误: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性质 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消除 可以消除,在测量中也应该要消除错误
产生原因 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环境
③人为因素 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②主观粗心
减小误差和避免错误的措施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③用更先进的测量方法 ①正确地使用测量仪器
②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避免错误
思考:下列对误差产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 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 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
D. 任何人,不管用任何方法、任何仪器,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例题1 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国际上铁路轨道的标准轨距是1435___;某同学身高是167.4___;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0.073___;桌子的边长为0.4___。
思路分析:此类题目中,只要对事物有大概的认识即可。铁轨宽1m多;同学的身高大概也是1m多,纸的厚度要小于1mm,桌子的边长只有半米左右。确定了大概长度后,再根据数字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即可。
答案:mm cm mm m
例题2 分别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思路分析:甲:物体的右侧介于1.1cm和1.2cm之间,表明测量时要估读,读取的长度为:1.15cm;乙:物体的右侧正好在1.5cm这个位置上,读取的长度为:1.50cm,其中1.5cm为准确值,0.00cm为估读值,cm为单位;丙:物体右侧与1cm刻度重合,同一刻度尺读取的有效数字位数应该相同,示数为:1.00cm
答案:1.15cm;1.50cm;1.00cm
【高频疑点】
在物理测量中,误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时候,人们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使用这种方法需注意:
(1)注意剔除错误数据;
(2)注意分度值。
【技巧突破】
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对位标称单位”法。
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
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
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
如:
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随堂练习】(湖南郴州中考)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1mm B. 1cm C. 1dm D. 1m
思路分析: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单位为毫米,因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
答案:A
【知识脉络】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1. (山东枣庄中考)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3m,分度值1mm
2. 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 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 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
C. 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 D. 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3. 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30cm的钢尺
B. 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m的木尺
C. 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
D. 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的刻度尺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测得的结果属于误差的是( )
A.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 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 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D. 物体左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做物体的长度
5. 同学们分组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分别为:12.34cm;12.35cm;12.36cm;12.37cm;12.4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
A. 12.355cm B. 12.37cm C. 12.36cm D. 12.374cm
6.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12.8cm。若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 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
7. 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给小江同学量得身高是168.5cm,则医生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
8. (四川宜宾中考)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 cm。
9. 某同学用手中的mm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4cm,25.98cm,26.0cm,25.96cm,25.39cm,请你对他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合理的数据: ;不合理的数据: ;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最后的测量结果 。
答案:
1. D 解析:A、C两选项中两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故A、C两项错误;B选项中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故B项错误;D选项中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误差较小,故D项正确。
2. C 解析:学生跳远的成绩在4m左右,对测量跳远成绩来说,长度准确到厘米就可以了;根据题中的选项,选用量程是10m,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故C项正确。
3. C 解析:画百米跑道不需要精确到毫米,分度值是厘米即可,量程100米的刻度尺太长,不好用,量程30厘米和1米的刻度尺太短,也不合适。
4. B 解析:A、C、D三个选项是测量错误,B选项是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5. C 解析:读数时,该物体的长度记录的准确值应为12.3cm,所以12.45cm应为错误数据,排除。在求平均值时,要注意取有效数字。
6. 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乙
解析:由于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所以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乙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 1cm 解析:医生给小江同学量得身高是168.5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8. cm 3.10 解析: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
9. 25.98cm、25.96cm、25.94cm 26.0cm、25.39cm 25.39cm读数错误,26.0cm没有估读 25.96cm
解析:25.39cm与25.98cm、25.96cm、25.94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属于读数错误;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26.0cm没有估读,故26.0cm这一数据不合理;故合理的数据应该是:25.98cm、25.96cm、25.94cm这三个数据;最后的测得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