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
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 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发散点l】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发散点2】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其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1)资源丰富。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较为充足。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公路运输网中。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丰富的
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水源丰富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
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 ,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
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
师: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
(板书)1、地理位置
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生: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板书)2、交通条件
师: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
生: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板书)3、资源优势
师: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
生: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鲁尔区的煤炭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
(板书)4、鲁尔区的地位
师: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人口和城市最为稠密的地区。19世纪初期,克虏伯和蒂森公司开始大规模开采煤和生产钢铁后,鲁尔区才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工业增长加快,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小结)师: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一说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生: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有广阔的市场
师:(补充)可以方便的从周边国家——法国,输入铁矿。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在于:鲁尔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课件展示:1958年的魯尔区)
(板书)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读课文,看课件,填写下表:
(课件展示:表格1)
项目 内容
原因 能源结构以 为主,产业结构以 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类型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
大气污染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 造成了巨大危害
生:(填表)。
师:(小结)由于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鲁尔区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板书)1、环境恶化
2、传统产业的衰落
(课件展示:表格2)
项目 内容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衰落原因 煤炭工业 开采 加大,人工成本 ,进口原料更
钢铁工业 煤炭成本 , 了钢铁工业的成本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
其他工业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表现 从业人员减少,工业 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 转移,产量下降
生:(填表)。
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大家思考鲁尔区如何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读书回答。
生: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师: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课件展示:表格3)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 工业 对 、等 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 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 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
生: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板书)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师:阅读教材,填空。
(课件展示:填空)
[活动]
一、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 A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交通 D.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
(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三、选择题
1.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2.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
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3.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D )
A.劳动力数量 B.政府支持 C.广阔的市场 D.便捷的交通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地理位置
2、交通条件
3、资源优势
4、鲁尔区的地位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2、传统产业的衰落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填空:
(1)改造 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 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
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 植树造林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B.鲁尔区内水源充足,铁矿丰富
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埋藏较深,品种单一 D.内河航运虽然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3.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
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
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 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4.下列工业部门中,不属于鲁尔区的是( )
A.钢铁工业 B.电力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石油工业
5. 下列城市,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 )
A.汉堡、法兰克福 B.波恩、慕尼黑 C.杜伊斯堡、埃森 D.斯图加特、鹿特丹
6.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钢铁、煤炭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7.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交通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8.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 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
9.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B.充足的能源供应
C.有优美的环境 D.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10.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
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 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
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D.失业人数减少
11.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19世纪中叶 C.二战以后 D.20世纪90年代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区位于 国家。
(2)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3)与该工业区同属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工业区还有 ____________、 等。
13.读“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 ____,B ,
C ,D 。
(2)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 减少,
扩大,积极发展
和 。
(3)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中, 工业基地应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
第二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B 7.A 8.B 9.A 10.D 11.A
二、综合题
12.(1)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交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数目;规模;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辽中南
13.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市场广阔(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原苏联欧洲工业区等(3)德国(共61张PPT)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者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2.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者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该区域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我国传统工业区:东北工业区、目前山西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煤、铁资源以及优越的交通条件,
主要传统产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3.传统工业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前兴盛—70年代后衰落—现在又兴盛。
应注意结合图记忆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同时结合资源分布图理解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物质条件: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下面我们就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1、区位优势
(1)位置优越
(2)交通便利
(3)资源丰富
(4)市场广阔
(1)资源丰富
煤炭、离铁矿(法国洛林铁矿)较近、水资源丰富
1、区位优势
1、区位优势
(2)交通便利
莱茵河河纵贯
南北;铁路、
公路密布 水陆
交通便利,便
于区内和区外
联系。
(3)鲁尔区的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有欧洲“十子路口”之称。
1、区位优势
莱
茵
河
利珀河
鲁尔河
为什么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发达的河运使之
成为东、西欧往
来的必经之地,
也是北欧通向中
欧、南欧的捷径
(4)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市场广阔
鲁尔区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是在开发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并且含硫量低、发热量高、埋藏浅,开采条件好。这样以采煤工业开始兴起,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又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工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
(2)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当地的铁矿资源虽然较为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通过便捷的交通即可方便运抵。后来,德国又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优质铁矿,来满足生产。
(3)充沛的水源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下游(莱茵河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其他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4)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起到沟通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的作用,地理位置既优越又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一般不超过6千米。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总之,德国鲁尔区(包括其他传统工业区)的兴起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鲁尔区工业的发展。
通过对鲁尔区区位特点的认识,可发现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经济明显衰落。
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以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2.工业特点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之一,经济结构以 重工业为主,煤炭、钢铁是其主导产业。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钢铁工业
想一想: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传统产业的衰落
项目 内容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衰落原因 煤炭工业 开采难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
钢铁工业 煤炭成本增加,加大了钢铁工业的成本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其他
工业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表现 钢铁汽车造船从业人员减少,工业环境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项目 内容
原因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类
型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
大气污染、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的格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广泛使用,使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3.世界性钢铁过剩: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在环境优越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5.环境恶化 (“三废”加“废热”)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的格局。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必将影响其他工业部门的生产,最终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另外,在德国经济已达到极高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传统的基础工业部门难以再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所以,鲁尔区以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为主的生产结构状况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的地位在上升)
(3)世界性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尤其像日本、意大利等国依靠临海区位优势发展钢铁工业,成本低,竞争力强),另外,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后,积极发展各自的民族工业(它们发展钢铁工业的最大优势是当地资源丰富),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导致鲁尔区钢铁工业生产萎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遭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鲁尔区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鲁尔区的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用地、用水、动力、公共设施使用分配上的矛盾,并加剧环境污染等。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5)环境恶化
“三废”加废热的大量排放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工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综合整治前后的鲁尔区
前
后
鲁尔1992年关闭的工厂,园艺展在工厂遗址上举行。柔美的花草和坚硬的钢铁在强烈对比中寻求着和谐之道。世上再难相容的事物,也能找到共存共荣的方式。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可以成为游泳池。畅想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管道、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是何种心情?
(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污水净化系统和供水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冲击⑤环境恶化
发展过程重遇到的问题
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主要工
业部门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比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兴起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工业区
总结:
传统产业的衰落
生态环境的恶化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大型厂矿的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散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
发展工业旅游
强化金融服务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植树造林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煤
铁
石油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1、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
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有辽河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区内有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陆上公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市场广阔:人口比较密集,城市众多,消费水平较高。
基础较好: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 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工业基础好。
劳动力丰富: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2、根据鲁尔区的知识,说说辽中南工业区工业结构应该有何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等多个工业枢纽。
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采掘工业
造船工业
钢铁工业
飞机制造
机械制造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从区位条件来看与鲁尔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1)当地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有辽宁的抚顺、阜新等大型煤矿,有全国较大的辽河油田。
(2)当地铁矿资源丰富:鞍山、本溪铁矿等。
(3)当地的水源较为丰富:区内有全国较大的河流——辽河,区域内降水较丰富。
但是,水资源仍然较为紧缺,工、农也存在用水比较紧张的状况。
(4)交通便利:南北大动脉之一的京哈铁路经过境内,东北交通干线——哈大线纵贯南北;近年又修建了哈大等高速公路;南面通过大连港经黄海连通太平洋,海洋运输得天独厚,已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5)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工业历史. (6)市场广阔:已形成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机械工业、大连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化纤工业等一批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存在那些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单位产品能耗大,生产效率较低;
当地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重工业生产耗能大,能源资源相对紧张;
重工业生产耗费水资源,当地水资源紧张;
耗能多,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扶持产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改造工业
做 法
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
五、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1、山西省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年
500
0
1500
1000
2500
2000
3500
3000
5000
4500
4000
产量/10万吨
山西省原煤生产情况
(1)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相对充足。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1.区位优势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公路运输网中。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4)市场广阔,远销海内外
2、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省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
⑴“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⑵“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⑶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
⑷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⑸生态与环境恶化
——可见,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加大。
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
(2)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环境保护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4、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