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同步练习有答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同步练习有答案-苏科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12 16: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江苏科技版(2012教材)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判断下列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
A. 把铜块加热到100℃
B. 0℃的冰变成0℃的水
C. 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D. 把大铁片剪成许多块小铁片
2.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棒表面上的白霜
B.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的现象
C. 沸腾的壶嘴冒出的“白气”
D. 冬天,雪没有熔化,但雪堆却变小了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C.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4.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
B. 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
C. 广州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去年冬天天气寒冷,许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这是凝固现象
5.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在0℃一定结冰
B. 水在100℃一定沸腾
C. 霜是由水蒸气升华形成的小冰晶
D.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方冬天的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
A. 樟脑丸变小了
B.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
C. 太阳出来后雾散了
D. 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
8.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铁块化成铁水
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 湖水表面结冰
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9.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 夏天,草丛中出现露珠
C. 秋天,房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早春,冰雪融化
B. 盛夏,冰棒冒“白气”
C. 初秋,田野中的花草挂上露珠
D. 寒冬,树梢上结了霜
11. 下图所示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B.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冰雪融化
C. D.
山间形成的浓雾 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12. 如图所示,需要吸热的是( )
A. B.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D.
深秋,枝头挂满白霜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13. 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
A. 蜡的熔化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海波的凝固过程
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15.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5℃和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
A. 36. 5℃,40℃ B. 都是40℃
C. 都是39℃ D. 39℃,40℃
16. 一根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4℃,在沸水中显示的温度为96℃,把它插在温水中所显示的温度是2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
A. 26℃ B. 24℃ C. 10℃ D. 17. 4℃
17. 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 三种;放热的是 、 、 三种。
18. 在电冰箱的内部,具有制冷作用的物态变化是 ,冷凝器内的物态变化是 。
19. 如图,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物体发生其中 (填符号)的物态变化时都会放热。物态变化F在生活中有很多利用,F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物态变化的应用有 (举一例子)。
20. 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放热和物态的变化。仿照水和水蒸气间物态变化的箭头,如图所示,标注水和冰之间物态变化的箭头。
21.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是_______。②处发生的是液化和___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热。
22.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汽化的是 ;属“放热”过程的是 。(填序号)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2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24.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
25. 小刚同学在研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5 -4 -3 -2 -1 0 0 0 0 0 0 1 3 5 7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是 ;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26. 冬天,地处北部山区的一些农民为了室内保温,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了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把纸条粘在室外的窗缝处。请你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为什么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
八年级物理江苏科技版(2012教材)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 把铜块加热到100℃,只是温度升高了,仍然是铜块,不合题意。
B. 物质由冰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物态变化,符合题意。
C. 气球充气时,只是体积变大,不合题意。
D. 把大铁片剪成小铁片只是铁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2. BC 解析:A.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它放热,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B. 夏天,自来水管中的水温一定比外界空气的温度要低得多,导致管壁比周围空气的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水管外壁会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自来水管外壁“出汗”的现象;
C. 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雪堆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3. B 解析:A.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B. 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正确。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错误。
D.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错误。
4. C 解析:A. 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 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蒸发吸热来制冷。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C. 初春季节,室内的温度较低,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地板、天花板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 天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所以许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淞”的美景,这是凝华现象。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5. D 解析:A. 水结冰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放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
B. 水沸腾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吸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此选项是错误的;
D.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6. A 解析:A. 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B. 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C. 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 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
7. C 解析:A. 樟脑丸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所以不对。
B. 开灯的瞬间由于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导致瞬时电流过大,才烧断了灯丝,所以不对。
C. 雾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太阳出来,小液滴迅速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所以是正确的。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温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所以不对。
8. A 解析:A. 固态的铁块化成液态的铁水,是熔化过程。符合题意。
B. 盘子里的水是液态,水晾干了,是水变成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不符合题意。
C. 湖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不符合题意。
D. 水沸腾时,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上升的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小水滴。不符合题意。
9. D 解析:A. 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是熔化。不合题意。
B. 草丛中出现露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C. 结霜是凝华。不合题意。
D. 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符合题意。
10. D 解析:A. 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11. B 解析:A和C,露和雾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B. 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符合题意。
D.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12. A 解析:A. 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放热。不合题意。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D. 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13. D 解析:A. 该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而蜡不是晶体,此过程也不是熔化过程。故A错误。
B. 蜡是一种非晶体,而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B错误。
C. 该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海波虽然是晶体,但不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错误。
D. 该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与D的说法相对应。故D正确。
14. A 解析:A. 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
B. 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 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 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15. D 解析:体温计在使用前应先用力向下甩几下,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这是因为体温计测量了人的体温后,水银膨胀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中,当拿离人体读数时,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就不能自动地退回到玻璃泡中。若不甩直接使用,当被测体温高于原来的体温时,水银能继续上升,指示出新的示数,而当被测体温低于原来的体温时,水银柱不能下降,也就不能指示新的示数,故仍指示原来的示数。(这是使用体温计的特殊方法)
16. D 解析:按摄氏温度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上4~96间有96-4等分,每一等分的实际温度值为℃,当它的示数为20℃时,实际上有(20-4)=16等分,故实际温度为16÷0.92≈17.4℃(实际温度和温度计上的示数是不同的)。
17. 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解析:吸热和放热过程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当物体吸收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少。
18. 汽化;液化 解析:在电冰箱的内部,利用氟利昂一类物体汽化从冰箱内部吸收热量,起到制冷的作用;冷凝器中将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9. ABD,升华,放置久了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
解析:根据几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可知,A为凝华放热,B为液化放热,C为汽化吸热,D为凝固放热,E为熔化吸热,F为升华吸热。故会放热的过程为ABD,F为升华,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有:放置久了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用久的灯丝会变细等。
20.
解析:水变成冰是由液态→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冰变成水是由固态→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凝固和熔化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21. 蒸发,凝华,放
解析:在图中,液态水经过蒸发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放热变为液态水,或发生凝华放热形成固态冰。
22. ③;④;①;②③⑤
解析:①湿衣服上有很多的水分,变干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②冰棒冒“白气”,“白气”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③河面上的冰是固态,是由液态的水形成的,是凝固现象;
④樟脑丸的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⑤冰花是固态,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⑥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沥青块变成了液态,由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
23. 22;不能
解析:(1)在图上找到0℃的位置,可以确定是零上,每一个大格是10℃,每一个小格是1℃,所以示数是22℃;
(2)使用温度计时不要超过其测量范围,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低于―20℃则不能准确测量,高于100℃则会把温度计胀破。
24. b;a;(1)98 (2)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
解析: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1)水从第8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为98℃不再改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就是98℃。
(2)水的沸点是98℃,可能是此时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也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造成的。
25.(1)5~10min (2)晶体
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开始加热后冰的温度逐渐升高,到第5min时冰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过程结束,所以冰熔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是从第5min到10min;
(2)由表中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冰属于晶体。
26. (1)冬季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当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若把纸条粘在室内窗缝处,纸条就很容易因受潮而脱落。
(2)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凝华成“窗花”,当温度升高时,“窗花”就会熔化成水,如果把纸条粘在室内窗缝处,很容易受潮脱落。
解析: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时,纸条会因潮湿而脱落,说明室内玻璃窗上易有液态水生成,而物质要变成液态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熔化,二是液化,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