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地理全案:1.1《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3)(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地理全案:1.1《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3)(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8-28 21:30:26

文档简介

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 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例题解析:
【例1】城市功能区是指 ( C )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
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D.城市人口统计区
【例2】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0C积温超过了3 2000C,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
③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
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
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例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
解析: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
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
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
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
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例4】读图,回答问题。
(1)海南岛的优势资源有 ( )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此岛最著名的盐场是 盐场,
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

(3)椰林主要分布在该岛的 带.其原因是:① ;② 。
(4)在该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 附近,原因是纯碱厂的布局需要 。
思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联系该岛气候,判定椰林分布于季风迎风坡,而盐场则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背风坡。
答案:(1)ABD (2)莺歌海 该地位于冬夏季风及台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东部沿海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平原分布广 (4)莺歌海盐场 接近原料地(盐场)
解析:(1)海南岛作为一个区域,其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虽然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对于海南岛来说,南部和北部.东部和西部自然地理环境就存在差异。
(3)区域的整体性是说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联系。对于岛屿内部工厂的建设,也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减少污染,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训练: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C )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 D.东亚文化区
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D )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
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C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 )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7.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C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8.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B )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能力提升: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B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B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4~6题。
4.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C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5.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D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6.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7、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 印度 (国名),
判断依据是 印度所跨的经纬度大 。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 B )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
(3)根据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E、F两地的
气候类型分别为( C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甲图中的国家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 煤铁资源丰 ,其地区分布特点是德干高原东北部 ,该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了 钢铁 工业。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中, ③ (填代号)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乙图中的国家矿产资源缺乏,该国在④⑤⑥三城市中的 ④ (填代码)利用当地 优越的海运 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第一节 认识区域
基础训练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C )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 D.东亚文化区
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D )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
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C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 )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7.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C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8.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B )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能力提升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B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B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4~6题。
4.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C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5.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D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6.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C.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7、图1-1-2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 印度 (国名),判断依据是印度所跨的经纬度大。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 B )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
(3)根据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E、F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C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甲图中的国家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煤铁资源丰富 ,其地区分布特点是德干高原东北部 ,该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了钢铁 工业。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中,③ (填代号)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乙图中的国家矿产资源缺乏,该国在④⑤⑥三城市中的④(填代码)利用当地优越的海运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重点、难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知识连接:回忆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法
自主探究:
一、区域的含义:
A 1、概念:
以前经常提到聊城地区,聊城就是一个区域,那么什么叫区域?
联系甘肃省的干湿区划分,总结归纳区域的含义:
思考:区域一定有明确的界线吗?区域一定没有明确的界线吗?
A 2、区域的划分
1)、单一指标、综合指标:
举例:
2)、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举例:
3、区域划分的目的:
二、区域的类型
A自主学习 区域的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1、均质区概念:
举例:
2、功能区概念:
举例:
3、区域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与对区域描述的关系)
B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特点及所包括的省份)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省份
经济差异 发展速度
发展水平
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
地带 特征和优势 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1)主要的农业基地(2)最主要的工业区(3)交通便利,海运独具优势(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5)科技文化水平最高(6)城市分布最密集 (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区淡水短缺(3)环境污染严重(4)江河下游的涝年汛期防洪问题突出 (1)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拓展新兴产业
中、西部经济地带 (1)面积广阔(2)能源和矿产丰富(3)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产区(4)中部地带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5)中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基础设施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2)改善生态环境(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三、区域的特征
A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下列几个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开放性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
B海南岛:
阅读课本海南岛的一组地图,思考下列问题:
海南岛地理位置的特点:
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总结:
总结反思:
课下巩固::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
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
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7.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8.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9~11题。
9.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0.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12~14题。
11.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
12.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13.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共25张PPT)
第一节 认识区域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区域的含义、类型
★ 理解区域特征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
般特征
★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第一节 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二、区域的类型
三、区域的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定义: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
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
分出来的。
2、特点:
(1) 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 致,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降水量的差异: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的差异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区
3、区域的划分指标
4、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2)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1)单一指标:
综合指标:
东亚文化区
热量带、干湿区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中国三大自然区
二、区域的类型
区域类型 概 念 划 分 举 例
均质区
功能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以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
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地形区、干湿区、温度带、 方言区
城市经济区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
①方言区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是按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素划分的?
②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方言区界线明确吗?
③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单一指标、人文要素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无明确的界线
均质区
(用已学区域含义知识回答)
说说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
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分布
的北方方言区。
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形以平原、
丘陵为主,众多山地、丘陵将其分
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
元,形成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
区。
三、区域的特征
(青藏高原)
(我国南方北种植业的差异)
经济全球化、南水北调
1、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开放性
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都具有联系。
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
如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之间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
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
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
(主力和载体)
(推进器)
(表现)
纬度位置——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 望,处 在广阔的南海西北部。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陆国土与海国土的结合部位,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案例分析:海南岛
地理位置
海南岛地形与
矿产资源分布
海南岛交通的和旅游
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
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
交往;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
沛,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地区输
送反季节瓜果蔬菜。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海岸平原带面积狭窄;植被茂盛,生物
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的
种植受到局限。矿产种类丰富,为工矿业发展
提供了条件。
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1、区位优势: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邻近港澳和东南亚,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因此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的前沿。
2、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3、政策优势: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