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练习
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某温度下,在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20g
硝酸钾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3、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来。20℃时,技术员将一包氯化钠【20℃,S(氯化钠)=36g】放入容器中,分三次加入水,充分搅拌,记录情况如下: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 )
A.10.71%<ω≤19.35%
B.12%<ω≤24%
C.10.71%≤ω<21.43%
D.12%≤ω<24%
4、如表是氯化钠(NaCl)、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此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5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降温时,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氯化钠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
D.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
20℃~30℃之间相交
5、在t℃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H2O),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浓度:X<Y
D.t℃时X、Y的溶解度:X<Y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C.5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7、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溶液中逐渐加入食盐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a%)随加入溶质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D.将5g某物质投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一定为105g
9、如图中曲线为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M、N、P三点分别表示三份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温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M、N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P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
B.其它条件不变,加水稀释N点溶液可使其至M点
C.其它条件不变,将P点或N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均可至M点
D.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点均不动,P点垂直上移可至N点
10、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钠,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11、在其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12、如表是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氢氧化钠,固体全溶且恰好饱和
B.取20℃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少量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将80℃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氢氧化钙
D.取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少量氧化钙,恢复至2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3、氯化钾(K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
氯化钾
B.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氯化钾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C.硝酸钾的溶解度始终大于氯化钾
D.6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
14、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1000
B.2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40℃时,将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4g
D.80℃时,将538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18g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C.在盛有50mL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1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10mL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95g
氯化钙溶液蒸干得到15g固体,则原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5%
C.20℃时,50g水中溶解了18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从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10%
17、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浓
C.向15g10%的氯化钠溶液加入15g水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
D.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19、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B.10g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溶液的质量、10g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后将温度升高10℃后溶液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D.30℃时,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2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1、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可配成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
B.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mL酒精溶液
C.将50g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配成饱和溶液
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加热蒸发25g水,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的氯化钠溶液
22、下列措施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
A.
B.
C.
D.
23、关于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500g溶液中含溶质30g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50g
C.500m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取出
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
24、20℃时,某固态物质M
的溶解度为
25g。现有
20℃时该物质质量分数
5%的溶液甲和
20%的溶液乙,下列有关甲、乙两种溶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B.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C.向溶液乙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D.冷却溶液甲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25、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26、已知:20℃时,氯化钠(NaCl)和硝酸钠(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如表是20℃时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则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②=④
B.溶液质量:①<②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25
27、下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t℃时,溶解度为20
g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B.20
g溶质配制成100
mL溶液,该溶液的密度是1.15
g/cm3
C.100
g
20%的某溶液,加水稀释到200
g
D.100
g
10%的某溶液再溶解10
g溶质
28、如表是甲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字母)。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克。
29、下表是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x
169
246
①表中“63.9”的含义是
。
②20℃时将31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若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③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
④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由实验可知 。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硝酸钾质量/g
40
50
60
70
水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和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丙和丁所得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30、下列数据是氯化钠(NaCl)和氯化钾(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1)在0~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20℃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氯化钾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31、角度地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将生石灰与足量的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属于
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属于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2)不能用于说明硫酸铜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是
A.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
B.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
C.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
D.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名称
投入质量
20℃时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
40g
36g/100g水
硝酸钾
30g
31.6g/100g水
胆矾
25g
32g/100g水
(4)20℃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②若D点对应的是120g水,则溶质质量为
g:
③如图可知溶液A点转变成B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剂(加20g水)的方式实现。则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
方式实现。
④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32、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根据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30℃时,将30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KN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4)40℃时,将63.9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3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40℃时,15g硝酸钾中加10g水中,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A、溶质不能透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B、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溶剂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C、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D、溶质不能透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
2、【解答】解:某温度下,在2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2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200g×20%+20g=6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200g+20g=220g溶液,即某温度下,60g硝酸钾溶于220g﹣60g=160水,形成220g饱和溶液。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为x,60:160=x:100,解得:x=37.5g,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解答】解: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第一次中加入1000g的水有剩余的氯化钠晶体存在,说明了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应大于360g,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是大于:由第二次加入1000g水氯化钠晶体无剩余,说明了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应小于或等于720g,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小于或等于:。由上述计算可知A正确。故选:A
4、【解答】解:A、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20g
NaCl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8g,得到:50g+18g=68g的溶液,故A错误;B、5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没有明确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50℃K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若硝酸钾溶液是很稀的溶液,不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B错误;C、降温时,KNO3、NaCl析出晶体的质量与饱和溶液的质量、溶液的状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等有关,未指明上述量,无法比较,故C错误;D、由表中的溶解度可知,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相交,故D正确。故选:D
5、【解答】解:A、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A错误;B、t℃时,X、Y的溶解度未知,故不能确定两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B错误;C、X溶液的浓度为,Y溶液的浓度为,溶液的浓度:X<Y,C正确;D、t℃时,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C
6、【解答】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错误。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正确。C.有的物质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例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5g氧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故错误。D.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错误。故选:B
7、【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稀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搅拌,因为食盐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且最初为食盐稀溶液,故A错,所以最初食盐要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要增大,故B错,但随着食盐的逐步溶解,溶液最终要达到饱和,当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D错,故选:C
8、【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正确;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B错误;C、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没说温度,无法判断,C错误;D、5g某物质投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不一定为105g,若5g物质在10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溶液质量小于105g,D错误;故选:A
9【解答】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成正比,图示相当于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是不饱和溶液,故A说法正确;B、加水稀释后溶液会由饱和变为不饱和,N点溶液和M点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将P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移动至M点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将N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会析出晶体,也会到达M点,也是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D、恒温蒸发溶剂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点均不动,由图示可知P点垂直上移可至N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B
10、【解答】解:95mL水的质量为95g。A.氯化钠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钠,溶解在95m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符合题意;B.生石灰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故不合题意;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故不合题意;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水溶液,故不合题意。故选:A
11、【解答】解:①②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①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是②升温后得到的,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大,则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比②中的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①=②<③。故选:C
12、【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91g,所以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并不能完全溶解,选项说法错误;B.取20℃时NaOH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少量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80℃时NaOH和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NaOH,选项说法错误;D.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20℃得到乙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3、【解答】解:A、由图表信息可知,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5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5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正确;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会变为不饱和,不会有固体析出,错误;C、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D、60℃时,只有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错误。故选:A
14、【解答】解: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9,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9:100,题目没有说明是否为饱和状态,故A错误;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是31.6%,故B错误;C.40℃时,将100g硝酸钾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到60℃,根据溶解度表可以看岀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质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8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169g,那么538g饱和溶液中含有338g溶质和200g水,降温至60℃,溶解度为110g(对应的是100g溶剂)即此时最多可溶110×2g=220g
溶质,所以析出质量为338g﹣220g=118,故D正确。故选:D
15、【解答】解:A、饱和溶液通过升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的质量不变,A错误;B、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溶质析出,得到的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B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盛有50mL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和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相同,C错误;D、相同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温度未知,无法比较,D错误;故选:B
16、【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下将1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95gCaCl2溶液蒸干得到15g固体,原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项说法错误。C、20℃时,50g水中溶解了18gNaCl,由于不知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则无法温度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从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7、【解答】解:根据溶液中的组成判断可知,食盐水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由题意可知,该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也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0:100(即1:10)。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不正确。A.m质:m剂=1:9,所以该选项不对。D.m剂:m液=9:10.所以该选项也不对。故选:B
18、【解答】解:A、20℃,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即100g﹣36g=64g水中含有36gNa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大于36g,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同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但是没有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是无法判断浓度大小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15g10%的NaCl溶液加入15g水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选项说法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若是很稀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为饱和的NaCl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9、【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80℃它的溶解度比20℃的溶解度大,错误。B、因为生成的氢气质量=金属质量×,故知同质量的镁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量铝比镁多,故10g镁生成的氢气比10g铝生成的氢气要少,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前者温度大于后者温度,正确。D、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3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C
20、【解答】解:由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可知在加入固体前水中没有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为0,随着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不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氯化钠不再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再增加了,观察图象,符合题意的是B,A、C、D错误。故选:B
21、【解答】解: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氯化钠不一定能全部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是50%,错误;B、50mL水和50mL酒精配不能制成100mL酒精溶液,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错误;C、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的pH在1和3之间,错误;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加热蒸发25g水,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0%,正确;故选:D
22、【解答】解:A、过程中加水,溶液始终饱和,如果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溶液中加溶质,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C、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质溶解,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过程中恒温蒸发溶剂,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故选:C
23、【解答】解:A.500g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500g×30%=150g,错误;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00mL×1.1g/mL=550g,正确;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0%:70%=3:7,故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出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故正确。故选:A
24、【解答】解:A、由于M
的溶解度为25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A正确;B、由于甲的质量分数小于乙的质量分数,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B正确;C、向溶液乙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搅拌后,能继续溶解食盐,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C正确;D、由于无法判断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所以冷却溶液甲后,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少,故D错误。故选:D
25、【解答】解:A.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硝酸钾有剩余,30℃时,烧杯中的溶液的总质量小于10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硝酸钾有剩余,则3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小于100克,则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小于10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增加烧杯中的水,若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取的升高温度的方法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若是加入水使之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6、【解答】解: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所以①③④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②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⑤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A.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为36g,④中溶质的质量为60g,故错误;B.溶液①的质量为:30g+100g=130g;溶液②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质量:①<②,故正确;C.溶液①和③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D.溶液⑤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88g硝酸钠,所以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正确。故选:A
27、【解答】解:A、t℃时,溶解度为20
g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6.7%;B、100
mL密度是1.15
g/cm3的溶液质量是100mL×1.15g/cm3=115g,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4%;C、100
g
20%的某溶液,加水稀释到200
g时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变为原来的二倍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D、100
g
10%的某溶液含有的溶质的量是100g×10%=10g,则再溶解10g溶质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8.2%;故选:D
28、如表是甲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D (填字母)。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50 克。
【解答】解:(1)由各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可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0g甲物质,在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6.0g甲物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甲物质,比较可知,D溶液中溶解了54g甲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填:D;(2)E是30℃时的溶液,此时加入的甲物质共54g,设该温度下恰好溶解54g甲物质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x=150g;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的质量为:150g﹣100g=50g;故填:50。
29、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x
169
246
①表中“63.9”的含义是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 。
②20℃时将31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8 g,若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8.3% (精确到0.1%)。
③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降温结晶 。
④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由实验可知CD。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硝酸钾质量/g
40
50
60
70
水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和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丙和丁所得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解答】解:①表中“63.9”的含义是: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故填: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5.8g,则所得溶液的质是15.8g+50g=65.8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95g,所以升温至40℃时,31g硝酸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填:65.8;38.3%;③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最佳方法是降温结晶法;故填:降温结晶;④A、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甲溶液中溶质是40g,溶液是90g,故溶质质量分数为:44.4%,错误;B、乙和丙所得溶液中,溶剂的量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所以二者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丙和丁形成的都是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正确;故填:CD
30、下列数据是氯化钠(NaCl)和氯化钾(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1)在0~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3)20℃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C与D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氯化钾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解答】解:(1)由表格内的数据可知,在0~20℃时,KCl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填:<;(2)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填:不饱和;20%;(3)①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那么20℃时,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的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氯化钾,只能溶解14g,形成的B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34g;升温至40℃(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恰好C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为40g;升温至100℃(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6.7g),得到的D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为40g;再加入28g氯化钾只能溶解16.7g,得到的溶液E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中的溶质质量为56.7g;可见C、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填:C与D;②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可能由于溶剂多了,或溶质少了造成的,E中已经饱和再加入2g
KCl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加入100g
100℃的水,溶质不变,溶剂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降温至40℃会析出晶体,溶质少了,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填:bc.
31、多角度地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将生石灰与足量的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属于 A 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属于 B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2)不能用于说明硫酸铜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是 D
A.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
B.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
C.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
D.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名称
投入质量
20℃时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
40g
36g/100g水
26.5%
硝酸钾
30g
31.6g/100g水
23.1%
胆矾
25g
32g/100g水
12.8%
(4)20℃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②若D点对应的是120g水,则溶质质量为 48 g:
③如图可知溶液A点转变成B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剂(加20g水)的方式实现。则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 过加20g溶质 方式实现。
④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C=D>A>B 。
【解答】解:(1)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不是均一的、稳定的,是悬浊液;(2)CuSO?溶液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说明它是均一的、稳定的;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故不能说明CuSO?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D;(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40g氯化钠投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6.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30g硝酸钾投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3.1%;20℃时,胆矾的溶解度是32g,胆矾溶于水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且25g可以完全溶于水100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8%;(4)①由图示可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②设12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x时达到饱和。;x=48g;③根据溶解度的特点可知,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加20g溶质方式实现;④根据图示知,由于图中的都是该温度下达到饱和时的溶质和溶剂情况,所以直线上的二个点的质量分数相等,而B点明显相对A点而言是,水多而溶质相同,所以质量分数A>B,C、D是饱和溶液,A、B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D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B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D>A>B。
故答案为:(1)A;B;(2)D;(3)26.5%;23.1%;12.8%;(4)①40;②48;③过加20g溶质;④C=D>A>B。
32、下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根据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KNO3
31.6
45.8
63.9
85.5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 。
(2)30℃时,将30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2.9g 。
(3)KN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4)40℃时,将63.9gKNO3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升温后继续加入硝酸钾。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D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3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40℃时,15g硝酸钾中加10g水中,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故填:36.0g;(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因此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硝酸钾,则30℃时,将30gKNO3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2.9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2.9g+50g=72.9g,故填:72.9g;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提纯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4)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将63.9gKNO3加入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若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该升温后继续加入硝酸钾;故填:升温后继续加入KNO3;(5)A.20℃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正确;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正确;C.30℃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错误,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所以该温度下,15gKNO3中加10g水中,硝酸钾最多溶解6.39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硝酸钾又能溶解6.39g,仍有2.22g硝酸钾未溶解,所以同为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错误。故填: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