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简要解读
《鸟的天堂》为一篇经典散文,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 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品读1-4自然段,把握情感基调。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交流资料,初步了解鸟的天堂。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细读1-4自然段,把握情感基调。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简述
1.交流资料,初步了解鸟的天堂。
①什么地方称为“鸟的天堂”?
②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株大树,树龄500多年。
……
围绕题目交流
分享资料
提取信息
简介作者
教学过程简述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分别是什么时候去的?
自由读文
以时间为线索
理清脉络
设置问题
概括主要内容
5—9自然段:傍晚第一次见到“鸟的天堂”——一株大榕树。
12、13自然段:清晨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群鸟飞鸣的场景。
教学过程简述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学生谈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简述
3.细读1-4自然段,把握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简述
4.识字写字。
“暇”字可以采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和识字。
教学过程简述
4.识字写字。
涨
对比字义学习词语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
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
奏朗读相关段落。
2.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升华情感,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别描写了作者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圈点批注
教学过程简述
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读
小组内自由朗读。
圈
圈出关键词语。
品
品味描写方法及好处。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大榕树从寂静到热闹欢腾的动态画面。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鸟。
教学过程简述
1.指导朗读,体会动、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鸟儿上下翻飞的场面。
教学过程简述
2.升华情感,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对这句话,你现在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教学过程简述
2.升华情感,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借助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所表达的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过程简述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