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6单元《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6单元《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2 0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欣赏《彩云追月》一课。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与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这首乐曲以其诗意浪漫的曲名、清雅悠长的旋律和情景交融的意蕴为人们所喜爱。整首乐曲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宫调式写成,4/4拍,三部曲式结构。音乐素材吸取了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配器手法也融进了该地方的名族特色。该乐曲的旋律由笛、萧、二胡、中胡等乐器齐奏,扬琴、阮则弹拨出轻盈的探戈式节奏(起源于非洲的一种舞蹈节奏),并使用木鱼敲击出空旷、神秘、清悠之感。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把人带进了浩瀚的夜空中彩云与月亮互相追逐的诗画般意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熟悉音乐主题;掌握切分节奏,能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听音乐,说音乐、奏音乐、演音乐、划音乐等欣赏的形式探究乐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浩瀚夜空中迷人的景色意,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意境;掌握切分节奏,感受其特殊的韵律,并能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教法学法】
教法:游戏法、创设情景法、听赏法、讨论法、表演法、律动法、听唱法。
学法:整体感知法、聆听法、模仿法、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音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节奏游戏,请把老师说话的节奏拍出来。
2/4 亲 爱 的 | 同 学 | 大 家 | 好 - ||
师:嗯,很好,老师再加一点难度,都听好了!
2/4 初 二 班 | 同 学 |个个 都很|棒 - ||
师:嗯,你们的节奏感都很强,马上就要上课,老师相信你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二、激趣导课
1、完整聆听,感受乐曲速度和情绪 
师: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来欣赏一首乐曲,边欣赏的同时边去感受一下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再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揭示课题《彩云追月》
师:音乐好听吗?谁来说说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速度:舒缓;节奏:平稳;情绪:抒情优美、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师:那音乐让你们都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浩瀚的夜空中迷人的景色,还有彩云与月亮互相追逐的画面)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听赏这首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板书课题)。
三、听赏《彩云追月》
<一>熟悉和表现乐曲主题音乐
1、第一遍:聆听第一主题音乐,感受节奏特点
师:下面,我们先来细听乐曲的第一乐段,边听边感受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大部分小节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节奏。)你能拍出来了吗?
2、第二遍:随音乐模仿老师拍出切分节奏
师:这个节奏在我们刚才玩的游戏中也出现过,接下来,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模仿老师拍出这个节奏。
3、第三遍:介绍切分节奏强弱规律以及它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境,并用自制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师:刚才咱们拍的这个节奏,在音乐中叫做“切分节奏”,它的强弱规律是“弱强弱”。来,我们嘴念“哒”,再用身体上的乐器来表现一下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连着两遍。
师:恩,很好,请大家拿起咱们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第一主题音乐来伴奏。
师:同学们的合作很好,请把乐器放回原处。
师:这个切分节奏在乐曲中出现次数最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乐曲中没有使用切分节奏,这个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把它写成…,没有切分节奏,就是老师刚才所唱的效果,你们觉得有切分节奏和没有切分节奏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的话,感觉画面都是静止的,有了切分节奏,让整首音乐都动感起来了,更能够表现月亮在彩云中穿梭的感觉,更富有生命力了。)
4、第四遍:安静聆听,辨别由那几件什么乐器主奏及了解管弦乐队的演奏位置。(播放民乐合奏视频)
师:前面我们讲到这首乐曲是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也就是说,这首乐曲是由很多件民族乐曲演奏的,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仔细聆听,辨别一下这首乐曲由哪些乐器主要来演奏?(二胡、竹笛、琵琶、扬琴、木鱼)
师:这首民乐合奏曲主奏乐器二胡和竹笛,那么在本首乐曲中琵琶、扬琴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只是起来到一个伴奏的作用。
师:这些民族乐器在合奏表演时还有一个排位表,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族管弦乐队位置图,老师标记的这个地方是指挥占的位置,先从左边看是二胡的位置,右边是琵琶的位置,中间第一排是扬琴的位置,后面是古筝的位置,古筝后面是三弦的位置,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二胡的后面,这是笛子和萧的位置,那么笛子和萧对称的这一块是笙和唢呐,最后一排是打击乐器的位置。
5、第五遍:模仿民族乐器演奏的手势,为主题音乐伴奏.
师:接下来让我们模仿一下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手势,合奏一遍主题音乐。第一组演奏民族拉弦乐器-二胡,第二组演奏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第三组演奏民族弹拨乐曲-扬琴,第四组演奏民族吹管乐器-竹笛。
<二>整体感受乐曲《彩云追月》
1、完整欣赏彩云追月,随音乐画图镨,分辩第一主题音乐与第几主题音乐相似。.
师:通过前面的听音乐、奏音乐、演音乐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记住了乐曲的第一主题旋律,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来聆听一遍乐曲,边听边跟着老师画一画图谱,再思考第一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几次?(两次)第二段跟那段音乐相似?(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主题音乐跟第一段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是第一段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让听得人思绪自由发展。描绘的正是一幅浩瀚星空的画面。
根据图谱再结合音乐对每乐段进行意境想像,了解音乐曲式结构A+B+C.
师:根据图谱,结合刚才所听到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三乐段是最富有动感的部分,特别是这几句,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在嬉戏,描绘了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我们单独来听下这个乐段。(播放第三乐段)
师:这首抒情优美的旋律给我们呈现出的都是跟月亮有关的意境,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那么根据图谱,我们可以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C)三部曲式。
3、用打击乐器为整首乐曲伴奏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件打击乐器,分别是串铃、双响筒、沙锤、铃鼓,三角铁,我们将用它来为这首乐曲伴奏,不要着急,我们先讨论一下这些乐器用在那些地方比较合适。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从课桌里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乐器,我们先彩排一遍再进行随乐伴奏。
师:你们合作的很完美,请把乐器轻轻放回原处。
介绍乐曲的作者
师:今天我们所听到的这首的美妙音乐是由任光与聂耳于1935年所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
四、拓展延伸
<一>学唱歌曲版《彩云追月》
1、哼唱旋律
师:这首美妙的旋律也深深打动了一些文人墨客,他们主动为旋律配上歌词,于是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
师:下面,就请跟着老师来学唱彩云追月主题音乐部分,先用"乌"模唱旋律.(同学们要注意演唱的姿势和状态)
2、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哼唱的不错,声音感觉很适合音乐的意境,我们试着加入歌词来一遍,要把切分节奏的动感表现出来.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学的很快,掌握的也不错,谁来说说歌曲想要借助月亮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思念亲人)
师:这首乐曲都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演唱最后一遍。
<二>欣赏通俗版的《彩云追月》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首歌曲又赋予新的内涵,加进了很多很多的时尚元素,创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通俗版歌曲《彩云追月》视频)
师:这首民族器乐曲确实是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音乐,难怪很多音乐人都把它进行再度的创编,它还有钢琴版、古筝版、广州话版本的等。同学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去听听。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民族器乐合奏《彩云之月》,还开阔了音乐视野,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那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继承和弘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