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
教材简要解读
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确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目录
教材简要解读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教材简要解读
当时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简要解读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熟读课文、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等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紧扣第二、三自然段,探究“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
教学过程简述
课时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
植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岳
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中国
(节选)
少年
说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梁启超,
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代表人物之一,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少年……则国……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之责任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之责任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之责任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戊戌变法后。当时国内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卖国者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泻、潜”等7个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资料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一)指导书写,导入新课
泻
潜
胎
试
疆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少年中国说》节选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飞天英雄杨利伟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