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2.3《大气环境》(3)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湘教版)2.3《大气环境》(3)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8-29 09: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3)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
【重难点】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难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一).单圈环流
假设: ①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即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请思考以下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 (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 气压;极地垂直方向 ,近地面形成 气压。(注:热力作用形成的热低压和冷高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大气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 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2、在图中左侧面画出极地和赤道之间的热力环流
下图为北半球侧视图,
思考:图中地面是指?
高空是指?
上升如何表示?
下沉如何表示?
(二)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
若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则会形成三圈环流
读课本50页图2-32以上的文字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部分: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 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 N附近高空偏转为 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从而使近地面形成 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 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 何?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 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 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
2. 在图中画出南半球地面气压带风带及三圈环流模式。
3. 作图之后,看图得出:
(1)全球形成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和规律?
(2)因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在哪一个纬度带上?
思考:
(4)哪几个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形成何种天气?
(5)哪几个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形成何种天气?
综上所述,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什么?
(1)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2)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4. 变式图:在下列变式图中指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变式图1: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
试阅读课本51-52页部分,结合图2-33,进行归纳
1、地球公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同_______________移动规律一致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为: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移,冬季______移;
南半球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