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简要解读
教材简要解读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学习前两首古诗,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前两首诗的比较学习,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认识“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第二课时:学习《己亥杂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认识“亥、恃、擞”3个生字,会写“亥、恃、哀、拘”4个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学习《题临安邸》
学习《示儿》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
2.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想象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句。
(二)学习《题临安邸》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3.问题引领,借助资料,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2)“暖风”除了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
(二)学习《题临安邸》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两句诗的理解。
(二)学习《题临安邸》
教学“西湖歌舞几时休”
结合南宋偏安的资料
教学“直把杭州作汴州”
结合汴州繁华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
2.指导学生学习前两句。
(三)学习《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结合“北宋灭亡”的资料
教学“家祭无忘告乃翁”
结合陆游的生平资料
补充陆游不同时期的爱国诗句
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感情
(三)学习《示儿》
3.指导学生学习后两句。
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补充陆游不同时期所写的爱国诗句。
53岁
《关山月》
62岁
《书愤》
67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8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示儿》
4.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示儿》,想象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等,理解作者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坚定信心。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两首古诗。尝试默写《示儿》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三)学习《示儿》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亥、恃、擞”3个生字,会写“亥、恃、哀、拘”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背诵《己亥杂诗》。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习前两句,体会情感
学习后两句,体会情感
整体回顾,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背诵《示儿》《题临安邸》,默写《示儿》。
2.导入新课,了解《己亥杂诗》内容的丰富。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随文指导“亥、恃、擞”三个生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恃—寺”,“擞—数”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生气”“风雷”。
(三)学习前两句,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万马齐喑”的含义。
4.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三)学习前两句,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不拘一格”。
3.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学习后两句,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1.全班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进一步感受三首诗表达出的爱国情感。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爱国的古诗,自由谈体会。
(五)整体回顾,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