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柏林 课件+音频(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在柏林 课件+音频(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16:46:54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战争的危害
二战初期日本社会
二战后德国的断壁残垣
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
RJ
14
在柏林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独立阅读课文,感受小说结尾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阅读
资料推送
奥莱尔
(1873—1939),美国女作家,记者。《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作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有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生字导学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bǎi
柏林
柏树
柏油路
运用:德国首都柏(bó)林有一条宽阔的柏(bǎi)油马路,两旁种着一棵棵高大的柏(bǎi)树。
多音字

shǔ
shù
数落
数不胜数
数学
数以千计
运用:虽然他的数(shù)学成绩不好,但是老师从没有数(shǔ)落他,总是耐心地鼓励他。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小组讨论,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一辆驶出柏林的列车,在一节车厢里。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一个老妇人,两个小姑娘,车厢内的旅客。
故事中老兵和老妇人人物形象?
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年事已高,饱经沧桑。
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她不断重复数着“一、二、三”
肉体和心灵上饱受战争的伤害。
她因为不堪承受失去儿子的悲痛而发疯。
第二课时
阅读策略
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截取生活场景,突出人物形象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小说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了一节车厢里,一个后备役老兵、老兵妻子、两个小姑娘一起乘车的场景,生动地刻画了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精读课文
研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一列火车缓慢的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旅客们听到她在数
着:“一、二、三、”
停顿了一会,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你从哪里看出她的反常?车厢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不时重复的数着“一、二、三”。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安静了。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这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研读第二、三自然段
当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一次重复数数时,两个小姑娘又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小说中“身体虚弱而多病”、“神志不清”的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暗示战争让老人失去了三个儿子;表现老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三段中老兵说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改成“她”好不好?
研读第四自然段
车厢里为什么一片寂静?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环境描写,一方面以“静的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激发读者去思考。
第一节最后一句“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与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两处“静”字有何区别?
第一处“静”字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结尾处的“静”是摄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小说写的是一个车厢里发生的故事,为何以“在柏林”为题?
一方面“在柏林”揭示了一战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环境,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以一个车厢里发生的小事折射柏林大的社会环境,以小见大,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战争前后柏林对比
成为废墟的国会大厦
成为废墟的勃兰登堡门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结构导图
在柏林
开端(1)
经过(2-3)
妇人又数,姑娘傻笑
——老兵解释,车厢寂静
结果(4)
老头扫视,车厢平静
——老妇数数,姑娘嗤笑
以小见大
战争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