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2 18: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再塑生命的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搓捻(cuō) 模仿(mó)
暖和(hé) 临近(lín)
B.绽开(zhàn) 譬如(pì)
争执(zhí) 感慨(gài)
C.截然(jié) 繁衍(yǎn)
惭愧(kuì) 企盼(qǐ)
D.涨红(zhàng) 浸满(jìn)
赠送(zènɡ) 给予(ɡ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走廊  诲恨  疲倦不堪
B.苦恼  唤醒  不求葚解
C.激荡  奥秘  混为一谈
D.摸索  拼凑  花团锦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B.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在田野上追着风筝跑,我恍然大悟: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C.虽然我的性格也与其他的女孩子截然不同,但并不缺少她们特有的温柔、善良的共性。
D.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B.在不断“刷屏”的新闻背后,是中国海军主战装备成建制更新换代的大跨步飞跃。
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 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②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
③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④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
⑤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⑥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A.⑥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⑥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⑥②①③⑤
6.根据语境及画线部分的内容,仿写句子。
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当我靠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决心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文有删改)
7.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结尾并未交代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自古以来,“老师”这两个字都是神圣的,人们对老师有着各种称颂。正如书上写的,楼里颂的,老师像蜡烛,像园丁,像明灯,为祖国的花朵们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班级准备开展以“庆祝教师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班级将围绕“庆祝教师节”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献给老师的祝福”主题征文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联拟写】 下面是某位学生准备献给辛勤园丁的两副对联,请你帮忙拟写下联。
①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一片丹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者按语】 校文学社决定出一期庆祝教师节的专刊。请你以主编的名义,给“专刊”写段“编者按”。要求:用稿件的篇名串联起来,感情真挚,在60字以内。稿件篇名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心灵的灯光”“我的老师”“我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再塑生命的人
1.C 2.C 3.C 4.B 5.B 6.(示例一)捧起一簇浪花 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示例二)撷取一片红叶 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7.①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②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③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即使生活简朴,也始终甘于清贫;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8.①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②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劝他离开做了铺垫。
9.①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②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要搞“一刀切”。③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 10.(示例一)我认为最后一所学校会被撤销。理由: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的目的是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理由:“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且“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
11.(1)(示例)征集“老师我想对您说”留言辑录 (示例)开展“我心目中的老师”演讲比赛 (2)①有志育才一代功
②满腔热血写春秋 (3)(示例)亲爱的读者,当你走进我们时,也走进了又一个教师节。老师,我的老师,是你用心灵的灯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你分明就是那个托起明天的太阳的人!在这充满温情与祝福的日子里,我将追随您的足迹,将成为一位人民教师作为我的梦想,正如一首歌唱到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