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佩服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冷清不远万里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极端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殖民自私自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个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舆论的聚焦,汽车销售行业的乱象逐渐一步步被揭露,4S店里的“坑”也渐露马脚。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③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⑤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⑥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⑦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A.②①⑤⑦⑥④③B.②⑤④①③⑥⑦
C.③①⑦⑥④②⑤D.③⑥⑦①⑤②④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6.参照画线部分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
阅读课文“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至文末,回答问题。
7.请简要概括选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句中的两个“极端”的感彩是什么?作者用这两个词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说“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选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
对象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示例] 2018-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军中的“居里夫人”——马旭的颁奖词: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丁、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意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着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不应该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
12.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请从第②或第⑩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17.本文夹叙夹议,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请学习这种方法,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要求:中心明确,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示例一)若要有勤劳的双手 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 (示例二)若要有良好的修养 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 (示例三)若要有美好的心灵 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7.(示例)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8.句中的两个极端都是褒义词。这句话两个“极端”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表现了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高度赞扬。 9.“只”字强调了作者与白求恩见面的次数之少,突出作者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为下文作者的感悟做了铺垫。
10.①极端的热忱 ②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③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11.(示例)一个异乡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来到这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国度,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地奉献着一切,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枪林弹雨中,他抢救伤员,虽未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共产主义一面不倒的旗帜!
12.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3.(示例一)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形象。(示例二)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朴素的爱国情怀。 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做铺垫。 15.(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6.B
17.(示例)洪灾暴发,肆意的洪水翻滚着、怒吼着,冲向无尽的田野。在那发疯般的洪流中,一位女子紧抱着一棵摇摇欲坠的小树,眼看着要被洪水带走了。就在这时,一个身穿军装,有着阳光般灿烂笑容的小伙子游了过来,他是那么年轻,年轻得让人为正当青春的生命喝彩;他是那样朝气,朝气得让人不禁想到正值中午的太阳。他微笑着递过救生衣,铿锵有力地说:“穿上吧!”“可是你呢,你也需要它!”女子含泪喊道。“我是游泳冠军,我不怕水!”说完,他松开手,被裹进了洪水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取舍,他从容地做出了大义的选择……他的选择,惊心动魄,催人奋进!我仰慕这位光辉英雄!
18.①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②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③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④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