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确凿(zháo) 轻捷(jié) 盔甲(kuī)
B.倘若(tǎng) 蝉蜕(tuì) 惭愧(kuì)
C.截然(jié) 感慨(kǎi) 绽开(zhàn)
D.倜傥(tǎng) 和蔼(ǎi) 激荡(j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淋漓 云宵 人声鼎沸 B.悔恨 搓捻 疲倦不堪
C.奥秘 企盼 小心冀冀 D.争执 拼凑 人际罕至
3.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________人的想象。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莹莹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________不透。
A.启发 琢磨 B.启示 捉摸 C.启发 捉摸 D.启示 琢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王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如林,水如画,实在是美不胜收。
C.学英语已经离不开电子词典了,而市场上品牌众多、质量参差的电子词典混为一谈。
D.老师的点拨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还有这样简便的方法啊。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B.神舟八号挥别漠北戈壁的金色胡杨,踏上了与天宫一号相约相会的浪漫之旅。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和周边居民。
D.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6.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孔子——《论语译注》
B.《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诗注》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二、语言积累与表达(8分)
7.模仿下面的句子,选取一个你熟悉的人为对象,写几句描写的话,50字左右。(4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4分)
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选取事物: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23分)
(一)古诗文积累。(6分)
9.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论述的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0—11题。(4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0.这首诗虚实结合,既写了眼前之景,又有想象之景,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歌表达情感非常丰富,请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13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
【乙】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贫寒,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同“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堪其忧( )
(3)择其善者而从之( ) (4)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上面的选文,说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该怎么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选文有删改)
15.作者“想起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作用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12分)
阳光老师
朱树元
我曾经在一所颇有规模的、新兴的民办学校实习,认识了一位“阳光老师”,他是澳大利亚人,大个子,五十来岁的样子,秃顶。他性格特别开朗,言谈举止活像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桑尼(Sunny,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
我没事儿时总是去听“阳光老师”的课,在我看来,他的课堂严格地讲不能称之为课堂。因为在我上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是正襟危坐、毕恭毕敬、鸦雀无声、心惊肉跳的。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如一群快乐的麻雀,叽叽喳喳、七嘴八舌,想说啥就说啥。孩子们坐得东倒西歪、自由自在。甚至有人走动互相探讨。“阳光老师”自己呢,一进教室,就脱掉长外套,随意地挂在讲台边。他有时一抬屁股,竟然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他虽然带了课本,却很少打开。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他从不呵斥任何孩子,他挂在嘴边的多是温和真诚的纠正和热情的鼓励。
我问他这样是不是太放纵孩子们了?这样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他说如果孩子们上课时连身心都不能放松,他们的思维又怎么能够放飞?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怎么能够激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学好它?学它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开口、说、表达、交流。哪怕是说错了,哪怕是离题万里。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他总是错误百出,令人忍俊不禁,但他终究会变得伶俐起来。
“阳光老师”组织的考试与众不同,他的考试叫作“三六一”,英语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而且笔试题目都比较简单;师生聊天,也就是听力和口语,占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十是取决于学生是否“阳光”,如是否开朗,是否诚实,是否善于主动思考,是否提出过稀奇古怪、刁钻刻薄的问题等。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孩子们往往都会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孩子们非常喜欢“阳光老师”,见是“阳光老师”的课,个个高兴得眉飞色舞。
我实习期满就离开了这所学校,“阳光老师”把他的电子邮箱留给了我。一次,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班上的两个学生,在全省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我真替他高兴。
暑假里,我去拜访“阳光老师”,却异常惊讶地获悉,他已经回国了。我给他发了封信,他很快就回了。他说他被中国的家长“弹劾”了,家长们说,他的教学风格,只会导致学生们不懂规矩,在考试中吃亏。他说他不会再回中国了,因为中国的家长和学校不需要他这样“松松垮垮”的老师,因为中国的教育不需要“阳光”,只需要分数。
19.文章以“阳光老师”为题,有怎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阳光老师”上课有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最后一段当“我”再去拜访“阳光老师”却得知他已经回国,“我”为什么会“异常惊讶”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最后一句中加点的“阳光”有怎样深刻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回首往事,每一段历程,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亲人、朋友、老师相随。忘不了他们悉心的呵护,忘不了他们亲切的叮嘱,更忘不了他们期待的眼神……
请以“期待的眼神” 为题,选择给你留下深深印象,对你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B 6.A
二、7.示例略。(描写要包括肖像描写和对他品格的评价两个方面。) 8.(示例一)月亮 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着我走那夜行的路。(示例二)枯叶 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示例三)小溪 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三、(一)9.(1)温故而知新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二)10.眼前:重阳登高望远。想象:故园菊花在战场上盛开。 11.一是远离故乡的惆怅、凄凉的怀乡之情;二是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之情。(任答出其中两种即可)
(三)12.(1)按时 (2)能忍受 (3)学习 (4)回答 13.(1)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并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偶然进城去,道路两旁店铺的名号他都能默默地记在心里。 14.一要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二要安贫乐道,坚定理想;三要广博学习,善于求师。(言之成理即可,要求符合《论语》选段和故事中事件)
四、(一)15.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在被窝里、月光下读书。 16.“抱”“飞奔”“扎”等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小心翼翼”“一声不吭”“仔仔细细”等细致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的情态。
17.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二)19.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一位老师,以“阳光老师”为题可以让读者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特点;二是这个标题可以直接概括出老师性格特别开朗的特点;三是照应文中他的名字中文译为“阳光灿烂”。 20.他上课时,孩子们想说就说,想动就动,他自己也非常随便,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从不呵责学生,他以为孩子上课时只有放松身心,才能放飞理想,才能激发智慧和灵感,只有大胆地才能学好。 21.因为阳光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他的学生也获奖了,他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对他回国不再回来感到异常惊讶。
22.“阳光”指的是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式。
五、答案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