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称职(chèn) 爵士(jué) 骇人听闻(hài)
B.头衔(xián) 庇护(pì) 虚无缥缈(miǎo)
C.掺和(hé) 孪生(luán) 踉踉跄跄(liàng)
D.滑稽(jī) 钦差(qīn) 莽莽榛榛(zh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袍子 泥潭 炫耀 不可救药 B.气慨 陈列 勋章 力不暇供
C.狡猾 绵延 澄澈 兴高彩烈D.妥当 雕相 爱慕 疲倦不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有少数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同学都只是随声附和。
B.班主任眉开眼笑地捧着成绩单,宣布我们班获得年级第一。
C.乡里有一位神医号称通过看照片就能诊断病情,真是骇人听闻。
D.从近1000名学生参与的意见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们的谨慎行事并非杞人忧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D.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B.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C.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D.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6.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编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__。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8分)
七年级一班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部落”。请积极参与活动,完成活动任务。(8分)
7.此次活动主题是寓言阅读。有同学搜集了下面两则寓言,请写出寓言的寓意。(4分)
(1)《公牛与车轴》:几头公牛正使劲拉着货车行走,车轴被压得发出吱吱的响声,牛回过头,不耐烦地对车轴说道:“喂,朋友,我们无声无息负担着全部重量,你叫唤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夫和他的孩子们》:农夫临终时,想让他的孩子们懂得怎样种地,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道:“孩子们,葡萄园里有个地方埋藏着财宝。”农夫死后,孩子们用犁头和锄头把土地都翻了一遍。他们没有找到财宝,可是葡萄却给他们带来几倍的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级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为你班的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并简要说明取这个名字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古代诗文积累。(5分)
9.将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5分)
(1)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2)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0—11题。(4分)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说得最多的就是它的立意。你觉得这首诗的立意“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句中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13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及其家穿井( ) (2)有闻而传之者( )
(3)国人道之( ) (4)闻之于宋君( )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文言文通过通俗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你概括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童话,完成15—17题。(12分)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的人。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5.“重复中有变化”是这篇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1)甲:我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去寻找满足的人的衬衫。在寻找中,找到的三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才不是这样简单重复呢!我发现每一次寻找都是不一样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童话,完成18—21题。(16分)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18.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要求:题目自拟,与开头衔接得当,想象丰富,逻辑合理,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A 2.A 3.C 4.D 5.D 6.B
二、7.(1)(示例)讽刺了那些不干事情却叫唤得特别响的人(或那些叫唤得特别响的人往往不干实事,而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往往承担着重任)。 (2)勤劳就是人们最好的财宝。
8.略。(要求符合班级情境和有“文学韵味”两点要求。)
三、(一)9.(1)七十而从心所欲 (2)河流大野犹嫌束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10.新在立意,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而诗人在这里却是赞秋,认为秋日比春朝更美,立意新颖。 11.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但并不自卑,愈挫愈奋的豪迈诗情。
(三)12.(1)等到 (2)传播 (3)讲述 (4)使知道
13.(1)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没法浇灌,只得派一个人住在地头(从河里提水、运水和浇地)。 (2)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4.(示例一)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示例二)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示例三)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四、(一)15.(1)神父、邻居国王、小伙子 (2)(示例一)找到的人物身份不一样,一个是神职人员,一个是国王,一个是普通人。(示例二)寻找的途径不一样。神父是使者找来的;邻居国王是人们告诉国王的;小伙子是国王遇到的。(示例三)故事情节的详略不一样。前两次寻找略写,第三次详写。(示例四)找到的人物的心态不一样。神父对现状很满足但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小伙子对一切都很满足并且很快乐。(若有其他围绕“变化”回答的酌情给分) 16.王子代表几乎拥有一切却还是不快乐的一类人,小伙子代表尽管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却很满足、很快乐的一类人。 17.(示例一)我认为国王(可能)找到了衬衫。国王虽然没找到物质意义上的衬衫,但是他找到了精神上的“衬衫”,因为他从小伙子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足常乐,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基础。 (示例二)我认为国王(可能)找到了衬衫。国王虽然没有找到物质意义上具体的衬衫,但是他在一次次寻找中,真正理解了“衬衫”的象征意义,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人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精神的满足快乐要比欲望的追求更能让人快乐;满足是人的自我感受,权力、地位、物质等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以真正的满足、幸福与快乐。
(二)18.(示例一)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示例二)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示例三)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争最终结束了,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19.(示例)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20.(示例一)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示例二)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示例三)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四)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21.(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五、答案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