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8-29 11: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重要的变化)
(1)理论:
(2)特征:
(3)成就:
(4)实质:
(5)消极作用:
(6)举措: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出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任束手无策。
回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建立的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福利国家的实质: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 一种形式。
3、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
二战后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1973年
经济危机后 80年代后
出现
日渐完备
曲折发展
缩小
4、福利国家的影响:
 ①利: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⑵表现:
⑴含义
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部门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材料1: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材料2: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71%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增长快、比重大、人数多
(4)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水平的多样化
(3)原因:
2、 “新经济”的出现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美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而言。“新经济”有三要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
美国经济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⑴ 原因:
⑵ 特点: (“新”在哪里?)
⑶影响:
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
探究一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
到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探究二:
新变化的核心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
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核心)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兴起
“新经济”出现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探究二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 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 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 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 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基础是
生产力的提高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D.政府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3. 以下是关于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
① 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 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③ 第一、二产业的衰落
A. ① ② 正确,③不正确 B. ① ② ③都正确
① 正确,② ③不正确 D. ② 正确,① ③不正确
4.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不包括
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B. 第三产业兴起
C. 不断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D. 新经济的出现
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 . 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 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 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