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2 23: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理念
设计教案和学案时,始终坚持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立德树人,如学习长征的基本事实概况,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在结构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全面性。补充国民政府1927——1937年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部分原始史料,培养学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认识、评价历史。讲述历史过程时注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分析国共两党关系演变时,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艰难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把民族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从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贯彻“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中相关历史问题的史料,利用课件、学案、习题提供辅助的历史材料(包括图片),引导学生研习并运用搜集的历史材料,认识史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进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
教科书内容分析
本课是必修 中外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的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讲述1927——1937年的历史。这十年是国共关系从合作破裂到武装对抗再到停战合作的过程,这十年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共完成蜕变走向成熟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阶段,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阶段,也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两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中共最终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十年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我把本次课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定在“时空观念”和“国家情怀”。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是多线条的,我设计了同一时段的三条时间轴同时推进,国民党一党统治、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日本侵华引起的国共关系变化,强化“时空概念”。同时,也通过三条时间轴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艰难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并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从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学生已经对此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新教材的叙述增加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深化学习,已经具备了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基本结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授课应多与高考对接,以所学知识为基础,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研习如何在新的复杂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段历史的基本结论十分确定,学生受传统的史学观点影响,对部分历史存在单一、简单化、公式化评价的的倾向。因此,有必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人之常情和事之常理去理解历史为何是这样发生的,并且通过这一研习的过程,以“事之常理”理解中国革命道路形成的艰难与可贵,以“人之常情”感受创业者的执著与高尚。补充部分史料,尽量从多个角度让学生理解在力量相差悬殊的环境下,国共会出现长达十年的武装对抗。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内容(2017版)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在课堂过程中“渗透”素养发展,通过地图、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解释历史的能力,逐步形成唯物史观;
关注共产党人的“执著”,理解并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的探索;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认识和感知长征的意义、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准确把握“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内容(2017版)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据此我设计了同一时段的三条时间轴同时推进,将本课知识与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日本侵华引起的国共关系变化。重点放在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上。学生在初中时对基础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在梳理清基础史实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课堂有效参与。教学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备课始终应以“备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才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连串相关且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真正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例如对国民政府的认识和评价,补充国民政府在这一阶段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史料,对各派军阀的分析,结合教材中中共在根据地内的土地革命的内容及影响,让学生全面认识在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与国民党对抗十年之久,自然而然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弹性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学生还会因为一些思维定势而影响对本课的全面掌握。所以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当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在教案学案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拓展资料,依托课件但又不拘泥于课件,适时微调授课的内容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入新课:
????用“血雨腥风”和“拨云见日”两个词最能说明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惨遭失败。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共产党痛定思痛,逆境奋起,用武装起义回击反对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出路,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党统治
1、宁汉合流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这两个政府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阶级利益一致,一方面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是各个派系间的暂时联合,一方面又很快在反共的基础上合流。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阅读课本143页标题下文字,想一想为何说国民政府是一党专制统治的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那国民政府 有哪些权利呢?
?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权,所以说是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2、继续北伐
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史称“二次北伐”。那此次北伐与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有何区别?(引导学生从目标上考虑)
国共合作时的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而此次北伐是蒋介石为统一全国,巩固其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而发动,各派军阀为扩充自己的实力暂时联合一致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日本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阻挠统一,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张学良身负国恨家仇,通电改旗易帜,北伐结束。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
材料一:”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蒋中正急于要达成全国统一而与这些军阀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授予确认军阀地方性半独立地位的委任状,换取他们承认南京政权为中国的中央政权。
材料三:蒋介石经常公开警告全国提防中共之威胁,但是他希望先胜过军阀,再对付中共游击队基地。
?????????????????????????????????????????????????——陶涵《蒋介石与当代中国》
对。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各派军阀仍然割据混战,列强在华仍然占据租借地、租界。共产党也即将开辟革命根据地。
3、发展资本主义
???阅读课本143页最后一段和以下材料,概括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材料: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
???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1936年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努力,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的热情,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摧残,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与国民政府建立全国统治的同时,中共面临两大抉择:一是要不要革命二是如何坚持革命。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在国民政府制造的白色恐怖形势下,共产党人面临第一次生死危急关头,要生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斗争,吸取大革命的教训。因此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1、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927年南昌起义。引导学生回答意义
?打响______,标志______,创建______和______的开始。
汉口会议(八七会议)
要求学生记忆内容:
总结______,纠正______,确定______。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思想。
从此中共有自己的新式军队,用新的方式对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按照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自此之后,中国革命有了新方向,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在井冈山根据地内,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毛泽东总结经验,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创了革命新道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在探索中选择,从走西方的路到模仿苏俄,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了______,成立了______?,选举______,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个政权的成立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国共政权建立、国共关系方面思考。
阅读课本146页第一、二自然段,对比根据地和国统区人民生活状况、对政府的态度,说明什么问题?
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对内专制镇压革命,对外依靠帝国主义,中共代表人民利益。
合作探究一:井冈山根据地新在哪?
中共一大:马列主义指引下,在城市发动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指引下,国共合作,依靠国民革命军,攻打城市
南昌起义:马列主义指引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攻打城市
土地革命:________指引下,由_______领导,依靠_______,建立_________开展_________,走_____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农村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的发展形势,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阅读材料
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基于这种想法,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连续对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辅以经济封锁。前四次中共的反围剿斗争按毛泽东灵活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军民的紧密配合下均告成功,第五次共产国际脱离实际的指导,中共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长征初期再次犯左倾错误,红军面临危机,在党和红军第二次生死危急关头,1935年一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阅读教材146页最后一段
合作探究二:
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补充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根据共产国际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即“八一宣言”,意味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长征途中的1935年,我党出现过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命运的转折点,二是策略的转折?你知道是哪两个史实吗?
展示长征动态示意图;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策略指挥下,长征取得胜利。阅读课本147页最后一段记住长征胜利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长征精神。
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三、对抗到合作的国共两党
展示1927——1937年的大事件,穿插日本侵华的事件
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日本趁机步步扩大侵华,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共的积极努力和民族利益的感召下,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二次合作初步形成。这十年,国共从合作破裂到武装对抗再到停战合作,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共完成蜕变的十年,走向成熟,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这十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十年中国国内风起云涌。让我们站在世界的角度回看这十年的历史,我们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观看下面的视频,谈谈你的感想。
本课小结:
十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磨难。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下的毅然奋起,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终于,中华民族迎来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即将走向辉煌。
拓展资料
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比国人民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是项特权时才放弃”。而英美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
参考书籍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教学设计评价
本教学设计是在领会2017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进行的,设计中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清晰,教学设计过程连贯。下面具体环节的评价,第一环节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关系走向,并以国共不同的线索讲述各自发展的十年,及双方在民族危机下的斗争与努力。教学设计中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正确看待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得与失,肯定了国民党在国家统一、外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也指出了其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救亡图存等方面的不足。第二部分着重交待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根据地,实践“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及其不断成长的过程,体现中共民族利益为重的大义情怀。文中引用大量材料,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全貌,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交待民族危机的背景,国共分合的历史进程,展现中华民族共御外辱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历史教育育人的最终目标。
板书设计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专政统治??????????????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1、宁汉合流????????????????????????????1、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2、继续北伐????????????????????????????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3、发展资本主义????????????????????????3、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国共从对抗走向合作
教学反思
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思路很好,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同时,对内容的深度广度处理的非常好,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将基本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
不足之处:知识系统性不强,知识结构欠缺条理,需要进行补充。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课堂反应不积极。注意课程内容与高考的联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