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2 2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2、了解日本对上海、华北的侵略;
3、掌握局部抗战的时间和史实;
4、知道七七事变和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5、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记住日本的侵华暴行。
二、素养目标:
1、学会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全面、客观的认识历史;
2、能够制作从中国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时空坐标图,并将其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构建时空坐标图;
3、能够从教师所提供的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解决问题,尝试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4、在对日本侵华背景的学习中,尝试从历史角度来解释现实问题,真正理解“以史为鉴”的意义;从对《南京大屠杀雕塑》的凝望中铭记历史,升华情感;从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等抗战史实的学习中,感受崇高的民族抗争、爱国主义精神;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学习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重难点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学设计思路】
1、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和学习目标。力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情境设置、材料分析、情感升华等方式,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
2、认真分析教材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个问题,即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战,而且教材穿插讲述,对于学生来讲体系构建比较困难。本节课采用主题式学习模式,分为日本侵华之背景、日本侵华之经过与暴行、中国人民之抗战三个模块,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及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
【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国家的荣誉,人民的荣光》
相信同学们看完视频后的心情跟我是一样的:景仰、敬意、怀念……这些英雄中也许就有我们的先辈,如果没有他们在在国家紧急关头、民族危亡时刻的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怎能换来我们今天静好的人间岁月?所以,英雄不应被忘记,英雄应始终被铭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节,一起走进那段既充满家园遭受蹂躏悲怆感又充满着民族涅槃重生希望的岁月。
新课学习:
教师:
同学们注意,新教材明确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确定为1931年,指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
从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14年抗战分为两个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前????局部抗战阶段
1937年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全面抗战阶段
我们知道,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密切的友好交流,为什么时间进入近代,从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脚步从没有停止,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更是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要回到那段历史,去探究日本侵华的动机、原因和目的,才能够在今天、在未来更好地认清现实,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我们首先一起探究日本侵华之背景。
蓄谋已久的阴谋,摆脱危机的途径——日本侵华之背景
教师:
请同学们研读材料,分组讨论,探究日本侵华的动机、原因和目的等。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时,不应只关注于当时,而应该把历史的镜头拉长,从一个长时段来思考、来解读。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设计者福泽谕吉提出日本“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实现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洲,不如预期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支那与朝鲜虽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不用特别客气,完全可仿效西洋人的方式来处理”的“脱亚论”。这一理论与传统的“神国日本”理念相结合,使侵吞朝鲜、侵略中国的军国主义扩张思想得以滋生。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日本侵华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明治维新后“脱亚论”的鼓动,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
材料二、“甲午”清廷的赔款不仅帮助日本建立了一个具有现代化军备的国家,也使他们的经济发展从手工业过渡到轻工业时代,……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他们发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而进入了发展重工业的时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宣布参战进兵胶州湾,又捞到了好处。到1922年,他们的国民生产毛额从1913年的三千八百万日元,9年间暴增了六倍半之多(达到2亿3千万日元)。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欧战结束,欧美各国重返亚洲市场,加上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后所造成的民族觉醒风潮,开始全面抵制日货。1929年屋漏偏逢连夜雨,又碰上了世界性的经济大恐慌,1930年日本真正是面临到了空前的危机了。根据以往靠战争来获得利益的经验,在这个时候帝国主义者以向外扩张来解决问题似乎已是唯一选择。
——台湾抗战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成立,到1931这一年日朝移民已多达百万人,其中役男都受过军事训练,而关东军有权调动的兵力也可达十万之众。这个时候日本国内已充分认同“满洲”是日本生命线的看法,关东军的跋扈更已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程度了……话说回头,事实上早在日本的锁国政策破碎的同时就已经产生了地少人稠、资源缺乏和怎么活下去的生存危机感,这便是我们曾经提过的日本“大陆政策”的发萌时期,1871年的“征韩论”与1894年的吞并朝鲜则是这个理念的延伸与落实。1927年,日本军人田中义一组阁,军国的色彩更为浓厚。?????????????????????——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这两段材料又可以看出日本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加紧侵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侵华战争中得到大量好处,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大陆政策”和田中内阁的东方会议,均视中国东北地区为生命线

直接原因:为了摆脱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
材料四、
北伐所取得的国家统一只是徒具表面罢了。尽管有许多北方军阀被歼灭,但仍有一些军阀以支持北伐的名义而可以继续享有权力。蒋中正急于要达成全国统一而与这些军阀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授予确认军阀地方性半独立地位的委任状,换取他们承认南京政权为中国的中央政权。……军阀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因为对国家负责就等于失去半独立的地位。只要与南京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时间地舆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他们认为1931年行动时机非常有利,因为中国正深深地陷入内部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困境。中共的威胁日趋严重,中央政府投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围剿。大运河、长江和淮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十个省份十四万人被淹死、二十五万人流离失所,更是雪上加霜。
在国际形势上也同样有利。西方列强受大萧条的沉重打击,忙于国内事务,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而国际联盟也毫无力量进行干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选择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的可乘之机有哪些?
参考答案:中国虽形式上统一,但实际上军阀混战局面依然存在,政治动荡;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中国国内自然灾害严重;
西方列强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如下:
主观动机:1、明治维新后“脱亚论”的鼓动,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
?????????2、在侵华战争中得到大量好处,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3、“大陆政策”和田中内阁的东方会议,均视中国东北地区为生命线

4、摆脱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
可乘之机:1、中国虽形式上统一,但实际上军阀混战局面依然存在,政治动荡;
2、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3、中国国内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列强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
我们不仅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探究问题,学习历史更要从中学习经验、教训,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历史的体会?
(学生思考回答)
1、日本本身是西方侵略的受害者,最后又成了侵略者,军国主义思想的鼓动“功不可没”,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2、国家统一,才能够有效抵御外侮。
3、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国共合作则民族利,国共分,则民族危亡。
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梳理了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不断加紧侵华的动机、目的和原因。
教师:
下面我们通过自主梳理来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梳理、记住日本侵华的过程和暴行。
节节紧逼的侵略,令人发指的暴行——日本侵华之经过与暴行
时间
标志性事件
侵略范围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上海
1932年2月
扶植成立“伪满洲国”
东三省
1933年1月
进犯热河
热河省
1935年
策划“华北自治运动”
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华北五省
1937年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教师:
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犯东北开始,日本步步紧逼,不断扩大侵略范围,从东北到华东到华北,从长城外到长城内,战火迅速蔓延,直至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战火烧到整个中国。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侵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公然践踏国际法,挑战人类的良知底线,实施了大量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屠杀、无差别轰炸、细菌战、强征慰安妇,这一笔笔血债我们要记住,要记住那一个个在日本政府犯罪行为中被残忍地剥夺了生命权的同胞们!
今天,我们把目光再次凝聚到南京,1937年12月,南京,这座千年古城,经历了地狱一般的6个周,日本侵略者在金陵城里烧杀抢掠,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学生使用PPT展示《南京大屠杀》雕塑组图,并配旁白解读。
学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雕塑,这是雕塑《家破人亡》,塑造的是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的形象,而背后则是她被活埋的丈夫的双脚露出地面。
《家破人亡》
这是雕塑《逃难》系列。
一位爷爷捧着自己已死去的孙子。
少年背着奶奶逃难
壮年男子带着八十岁的老母亲逃难
僧人在路上看见枉死的少年,为他抚平难以瞑目的双眼
同学们,这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雕塑,全部有原型。当你看到这组雕像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凝视、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整组雕塑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日本侵略者的形象,没有用血淋淋的手法直接表现大屠杀,但看到这一个个在无声控诉的灵魂,仿佛回到了大屠杀的现场,感受到了同胞们的苦难与伤痛,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嘶喊:人的良知何在?!
教师:这组雕塑的创作者是南京大学教授吴为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曾问吴教授:七十年过去了,中国为何还不放过大屠杀事件?如果你是吴教授,你应怎样回答日本记者?(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记住这些暴行,不只是要揭露,而是要铭记历史,正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审判席上的一段话,“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谁都不应忘记这段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于民族的背叛!但我们也不是复仇者,我们记住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在未来,我们有能力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节节紧逼,中国人民从1931年即开始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下面我们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与体会:
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民族觉醒的全面抗战——中国人民之抗战
?
面对日本的侵略,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的14年抗战,14年抗战分为两个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前????局部抗战阶段
1937年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全面抗战阶段
局部抗战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上海的抗战。
请学生制作《歌声中的热血抗战》,用抗战歌曲引领课堂学习
学生: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首先在东北掀起高潮。首先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
这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月,抗战电影《风云儿女》上映,随着电影的上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响遍长城内外,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词的抗战歌曲对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歌曲中的义勇军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最早在白山黑水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也坚持抗日,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犯上海,驻守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进行了淞沪抗战。
自1933年开始日本进犯华北,先后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并企图策划“华北自治”。面对日本对华北的侵略,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宣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二十九军在长城一线的喜峰口、古北口、冷口和潘家口等对日本的进攻进行了顽强抗击,史称“长城抗战”,二十九军将士们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奋战近三个月,虽最终失利,但是却延缓了日本侵略华北的进程,表现了中国军队顽强的抗战能力和精神。这首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作曲家麦新被参加长城抗战的二十九军“大刀队”所震撼,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
而诞生的。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教师:
在六年的局部抗战里,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给了日本侵略者巨大的打击。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为了民族的独立而奋勇抵抗的英雄们。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在与日军战斗中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1936年8月2日,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我们来读一下赵一曼临刑前写给儿子宁儿的信:
他们让我们相信,只要民族精神不倒,民族就不会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教师: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国共两党迅速行动起来,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幕。
请同学们梳理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
时间
事件
1935年8月1日
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
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7月8日
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召开庐山会议
1937年7月15日?
周恩来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庐山谈话
1937年8月22日?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内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策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推动;
全国各种抗日力量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不断加紧侵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不断觉醒,终于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直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