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2 18: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
1. 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
2.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将进酒 李白
二、知人论世
1.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幻灯片】
2. 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幻灯片】
三、因气求声,吟咏诗韵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愤激、狂放。
四、整体感知
1.开头四句写悲。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
【明确】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板书——悲【幻灯片】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明确】“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
【解析】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板书——欢【幻灯片】
3.“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提问】“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明确】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提问】“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明确】“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淋漓尽显。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板书——愤激【幻灯片】
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尽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
板书——狂放【幻灯片】
五、合作探究
1.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幻灯片】
2.【提问】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幻灯片】
3.【提问】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4.【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幻灯片】
六、课堂总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七、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豪放——外壳
愤激——内核
八、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