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5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5 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2 20: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不详。唐玄宗开元时在世。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春江花月夜》属陈隋乐府旧题。这首诗因成就卓绝,被后人评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
月升——月照——月斜——月落
题目
线索
结构层次
一是绘江月之景
二是阐人生之理
三是抒相思之情
第一层:主要描绘月下春江、江上明月的景象,突出写了“月之色”。
景物的特点:
(1)壮阔、空灵、朦胧
(2)众星捧“月”
景美——春江花月图
(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
(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第二层:主要是借月阐理,观照人生,兼有抒情,突出写了“月之问”。
理美——月下哲思图
第三层:集中写了相思之情,突出了“月之情”。
(1)虚实相生
(2)凝结主题
情美——思妇游子图
(一)赏析美景
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二)赏析理美
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比较三人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有何异同?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三)赏析情美
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
课后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关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诗歌,总结古典诗歌中这些意象的普遍含义。
课后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