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课件(共11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课件(共11 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2 20: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通过诵读与情景再现,在意境中领略江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 背诵全词。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花间词派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寓居长安、洛阳等地。唐末兴起的黄巢农民起义以迅猛之势一举攻破长安的时候,年约45岁的韦庄深陷重围,与弟妹、友人失散,只身藏匿,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后逃至洛阳,辗转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韦庄《菩萨蛮》一共是五首,是前后呼应的组词,本词是其中的第二首。
写作背景
(一)吟咏诗韵
①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②韵律节奏,处置得当;
③情感丰沛,运气自如。
要求
(二)感知诗歌内容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一)江南好,好在何处?
(1)风景美
(2)生活美
(3)人物美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画船听雨眠
(二)“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到底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醇厚。直接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之情。隐约地更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使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因此,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现出对江南的赞美以及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使用了直抒胸臆,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全诗主旨意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