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导入
陆地地形
小考场
海底地形
世界的地形
高一千多米
富翁的别墅
你相信吗?
海拔的概念: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概念: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C
0
500
1000
海平面
高一千多米
A
B
C
0
-500
500
1000
高度(米)
B点的海拔
:
500米
C点的海拔:
-500米(或海平面以下500米)
B、C两地的相对高度:
500
—(-500)=1000米
做做看
海平面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地形的概念:
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球上陆地是高低不平的,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地形类型呢?
地形基本的类型、特点
山地
2
3
5
4
1
说说看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请你欣赏
地形特点
地形之最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
分布,
并且沿着一定方向
延伸很长,
这叫山脉
海拔较高,
一般500米以上,
地面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若干条高大山脉
组合成山系
安第斯山脉
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很大、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山地:
太平洋
日本群岛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阿特拉斯山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面起伏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的地形区
丘陵:
高原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较大范围的、表面较平坦但边缘陡峻的、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地形区
高原:
盆地
吐鲁番盆地
中间低且较平坦、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区
盆地:
亚马孙平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平原: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高原
丘陵
盆地
低
(海拔200米以下)
起伏较小,地表平坦
较高
(海拔10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地面起伏小
较高
(海拔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海拔200至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
度不超过200米
地面崎岖
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归纳总结
平原
山地
不定
地形类型的比较:
平原和高原的特点
地形类型的比较:
山地和丘陵的特点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山脉:
安第斯山脉
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你还知道哪些地形之最?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在图中找出世界地形之最
找一找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西半球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刚果盆地
东半球
1、把下列相关的世界之最用线连接起来
最大的平原
最大的高原
最高的高原
最长的山脉
最高的山脉
最大的盆地
练习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巴西高原(南美洲)
青藏高原(亚洲)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刚果盆地(非洲)
练习
2.我国吐鲁番盆地海拔为-155米,珠穆朗玛峰为8844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A.8699米
B.8999米
C.9000米
D.8844米
3.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是: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
4.根据海拔高低等特征,在下列方框内填写五种基本地形的名称:
海拔高
海拔低
相对高度低
相对高度大
海拔不定
丘陵
盆地
山地
平原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丘陵
在下列方框内填写五种基本地形的名称:
高原
二、海底地形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
本课小结
1、地图上表示高度的两个名词:
海拔与相对高度
2、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与特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海底地形
4、世界地形之最
完成书上29页练习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或听写):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讲授新课: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巩固已学知识点积极思考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通过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地形,同时了解各种地形之最: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1)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并总结判断各地形的差异:海拔高度(米)平原:〈2002.高原:〉5003.山地:〉500
坡度较陡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四
海底地形1.等深线2.大陆架3.大陆坡4.海沟5.大洋中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课后作业:29页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总结出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指导学生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指导读图,分析山脉的位置。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积极思考分别从图中找到这些山脉岛屿的名称,加强记忆。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海底地形示意图初步了解
注意: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地形
二
海拔、相对高度
三
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四
海底地形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3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1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如何阅读地形图。
2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准备橡皮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海拔2、相对高度、3、五种陆地基本地形4、世界之最引入新课: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讲授新课:一.地形图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2
等深线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起伏,一目了然)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二
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看方向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过渡4.看图例(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2)等高线的走向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山地的各组成部分(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布置作业:
总结作业情况创设情境提出假设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形图中的基本要素。等深线的定义通过类比达到知识的迁移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读图,简单介绍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
读图使用橡皮泥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充分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当中
板书设计:
1等高线和等深线
2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3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后记:等高线本是难点,开始用橡皮泥模拟,效果不理想,后来用authware课件,直观清晰,易于理解。可见,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多样的,一定要多尝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