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 册(简谱)第8 课《小拜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 册(简谱)第8 课《小拜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2 16: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北风情《小拜年》教学设计

一、课题 :东北风情《小拜年》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东北二人转《小拜年》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戏曲文化,启发学生发扬和传承东北民俗音乐的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看、听、唱、演的教学活动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二人转愉悦的欣赏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主动参与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与地方戏曲的距离,感受学习的乐趣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通过《小拜年》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对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唱《小拜年》的唱腔、和模仿二人转的表演风格。
五、课型:综合课
六、教具 :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扇子、手绢、锣鼓、竹板
七、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欣赏提问”、“演唱表现”等学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唱《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第一句歌词,然后让学生接唱下一句,伴随教师身着二人转服饰入手,调动学生想继续了解东北的地方戏曲文化。
(二)新授部分:
1.课件播放第一段《小拜年》。
2.提问:大家为什么在众多的二人转选段中唯独对《小拜年》特别熟悉?
中国的传统节日--年
3.回答问题后讲解: 歌词: 生活化、口语化
曲调:欢快、热烈
设计意图:
通过《小拜年》视频的画面和经典曲调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二人转的其他常识做铺垫。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后,开始进入到二人转的由来、发展历史、表现手法、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以及《小拜年》的唱腔、模仿秧歌步的舞蹈动作等环节。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以往欣赏课上来就听,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多个感官欣赏、了解、感受二人转。在学唱《小拜年》和模仿秧歌步的舞蹈动作中消除了学生机械学习的抵触情绪,增强了学生们演唱的自信心和勇于表现的积极性。
通过视听的感受以及特点的分析,学生对二人转逐渐产生了兴趣,我马上提问:“这样有趣的曲目,你们想不想学着表演一下呀?”在这里我不仅仅强调学唱,更是鼓励同学们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视频学习扇子、手绢的表演。
4、学生学习过程:
(1)第一遍: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齐唱。
(2)第二遍:教师逐句教唱,注重二人转唱腔中的“甩腔”、装饰音、和每句句尾处儿话音的特殊处理。
(3)第三遍:分角色,男女生搭架子的方式台前演唱。
(4)第四遍:跟琴伴奏齐唱《小拜年》,强调二人转的唱功,讲究“字儿、句儿、味儿、板儿、腔儿、劲儿”。
(5)学走“秧歌步”的过程是让学生参看教师台前示范,学生感受非常直观,步伐要诀是:“要学扭,先会走”;
注意舞蹈动作特点:稳、浪、俏、哏。
(6)跟着教师的示范,手持扇子、手绢分解做《小拜年》第一段的舞蹈动作。
(7)待学生熟悉后,与视频一起舞蹈。
(8)最后一遍由全体学生演唱《小拜年》,自愿参与的同学台前为唱段伴舞。
九、总结
时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二人转也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城市剧场,登上了大雅之堂,二人转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民间艺术,希望我们把这种雅俗共赏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