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世说新语》二则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zhòu)
B.未若柳絮因风起(xù)
C.即公大兄无奕女(yì)
D.白雪纷纷何所似(shì)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离开)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4.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二、填空题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
非人哉(______)
友人惭(______)
7.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
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
(1)俄而雪骤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2)过中不至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3)则是无信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8.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朝代)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母亲的枕巾
①母亲是继母。
②一个陌生优雅的女人来到我们农村的家中,已经懂事的我既新奇,又高兴,还有些自豪,因为继母无疑是整个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连她戴的近视眼镜都可以让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和猜测。继母到家带来最多的是枕巾,整整一大包。有一次,她把枕巾在老家的炕上摊开,那简直就是一座花园。母亲第一次教我认识了牡丹、玉兰、蔷薇、紫藤……小小的心房里暗自欢喜,甚至迷恋,但我却始终没有喊她妈妈。
③那年冬天,淘气的我和哥哥到池塘边看大人捕鱼,不小心掉进了冰窖。恰巧奶奶不在家。当叔伯们像拎两只落汤鸡一样把我们扔在炕上时,继母脸吓得煞白。她用热水为我们擦洗身子,擦得那样认真细致,甚至耳朵眼、指甲缝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或许是因为我们俩大难不死,她一直以来平静安详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兴奋,喃喃道:“没事,没事,我的两个儿子没事……”她用芳香的枕巾为我们揩干了身子,然后给我们围上了浅紫色的缎被。在暖烘烘的炕上,看着她的手来回地动,看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关切,我乖乖地感受着她的柔情。然后,我小心地,轻轻叫了声:“妈——”她没有答应,但脸红着笑了……
④1976年夏天,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惨烈的灾难突然降临,废墟上的人们大多赤着身子,我惊讶地看见,母亲顺手扯出两条枕巾,用头上的卡子在腰间缀成一条别致的短裙。奔忙救人的母亲是一个多么优雅的形象。我拎着从瓦砾中扒出来的药箱,跟在她身后屁颠屁颠地东奔西跑;哥哥加入了壮汉们救人的行列。
⑤母亲累得不行了,额上的汗珠混着雨水大颗大颗地滚落(后来才知道她那时正怀着小妹)。倒在地上的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叫我:“亮亮,妈难受,让妈靠一会儿……”母亲就这样唯一一次靠在我幼小的肩头。母亲头发散乱,憔悴的脸被雨水打得越发苍白。我害怕:“妈,我不让你死,我不让你死!”她睁开眼睛,吃力地冲我笑笑:“妈不死,妈不死,我儿子中用了……”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的眼神,那是疲惫中流露出的满足的眼神!
⑥母亲渐渐老了。转眼我到了结婚的年龄,她欣喜着,翻箱倒柜,自言自语,反复比较,选出两对最好看的枕巾——那上面有两朵盛放的富贵牡丹。我含着眼泪接过她的那份爱……我的女儿出生那天,她可乐坏了,非要用两个新枕巾给孙女当尿布,我第一次跟她急了……
⑦再后来,每次出差,我都愿意到商场买回两条图案新颖、花色鲜艳的枕巾带回老家,但她都舍不得用。旧枕巾破得不能再用时,她就找出我们穿旧了的白背心,剪去肩带,套在枕头上,白白净净的倒还挺合适。我知道,母亲枕着我们的背心就好像孩子们还在她的身边,她就可以和我们心贴着心。
⑧如今,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远了。年节回老家时总爱枕着母亲的枕头在炕上躺一会儿,享受家的舒适,也享受着母亲深情的注视。有时,月的清辉透过窗棂泻进来,我不经意瞥见落寞的她还在月光下痴痴地望着我们,此时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抑不住涌出的泪。
⑨母亲啊!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选自《甘肃日报》)
11.文章记叙了继母哪些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13.选文为什么在开头写“母亲是继母”,而在结尾写“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14.继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15.请说说题目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吾今死矣,子可去______
(4)不忍委去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19.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强调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分别选用两文中的一个字填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20.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21.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
(2)鼎革后,绝意仕进:_______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
(4)因为诗吊之:_______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
除朋从谈笑外,惟无坐贯华堂中读书着述为务。
23.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24.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五、综合性学习
25.班内决定举行以“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解读“朋友”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______,“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______的内涵。
(2)(展示“朋友”形象)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你的一位朋友。
我的朋友是一个______的人,在我______的时候,他______。
六、作文
26.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D
6.shě
fǒu
zāi
cán
7.(1)大而急;暴风骤雨(2)到;至死不渝(3)信用;言而有信
8.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9.
(1)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3)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4)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10.南朝宋
刘义庆
11.①继母细心照顾掉入冰窟的“我们”;②唐山大地震时,继母救死扶伤,帮助受灾群众;③“我”结婚时,继母送“我”枕巾;④“我”生了女儿,继母要用枕巾给孙女做尿布;⑤继母舍不得用“我们”送给她的枕巾,用旧背心做枕套。
12.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继母对“我们”的细心呵护,表现她对“我们”的关爱。
13.开头交代母亲的特殊身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呼应开头,升华文章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对继母认识的转化。而这种转化正是继母自身的品质和行动的必然结果,因此也间接地表现了继母的优秀品质。
14.继母是一个娴静优雅、关爱子女、善良、乐于助人、节俭的人。
15.作为主线贯穿文章始终,从而使文章散而不乱,结构更加紧凑。
16.
(1)相约同行。
(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3)离开
(4)舍弃
17.(1)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2)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地方)。”
18.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9.
信
义
20.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21.
(1)喜欢
(2)断绝
(3)有人
(4)写
22.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23.(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24.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25.(1)友好
平等
(2)示例:乐于助人
遇到困难
竭尽全力地帮助我
26.范文: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
犹记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天早早便暗了。寒风凛冽,积雪冰凉。寂静中,总不断传来老阿婆嘹亮的叫卖声,甚至可听闻那辆破推车的“吱嘎”声。是那么清脆,久久回想。
我习惯每日放学便拿碗去买豆腐花,很便宜,冬日里吃感觉格外温暖。那日放学晚了,天早已阴沉下来了,回到家,拿起碗,奔出门,却不见那抹苍老的身影,我有些失望,这时,却听见了破推车的“吱嘎”声,我循声望去,那不正是老阿婆。
她一步一步慢慢走着,踩着湿滑的雪,步缕蹒跚,她没有戴手套,两手紧握车把,她的手很红很肿,却握得那么有力。她头戴一顶紫红色的棉帽,一条粗毛大围巾,显得更加臃肿,笨拙。
我赶忙跑去,“阿婆,来3元豆腐花。”她停下车,不好意思地说:“小姑娘啊,卖完了。”我惊讶而后又失望,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望了望我手中的大碗,顿了顿,说:“这样吧,家里还有些,碗给我,帮你拿些来。”我急忙招手说:“不用了,太麻烦你了。”她笑了笑,拿起碗便跑走了。
我站在雪地中,身旁是这辆破推车,上边零零散散地放着瓶瓶罐罐的调味品,下边是两只空桶,还有一只塑料小盒子,里面只是一些零钱,天彻底黑了,更冷了,怎么老阿婆还不来,我跺着脚,嘀咕道。
这时,远处一个身影渐进,是一个跑动的身影,很滑稽,下身跑动,而上身却僵直着,步履很是笨拙,渐渐近了,的确是老阿婆,我仔细瞧着,不由惊讶,她捧着碗,窝在胸前,可能怕弄脏,又挺直了背,没有积雪的道路,她不走怕滑,便走在厚雪中,每一步,雪都陷到她小腿,她走得很快,抬头见我,还用她嘹亮的嗓音喊了句:“来了。”我不由得感到喉颈有些堵塞,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眼睛有些酸涩。
她跑到车前,手脚利索的加佐料,红肿的手明明已经裂缝了。她一边做一边说:“学生上学辛苦,喝点热豆腐花好呀。”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愿张口,只怕一不小心,便涌出泪来。
那天的豆腐花很热很热,暖暖的,心中热澄澄的,同样也是明净净的。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