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花瓣》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混声四部合唱《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聆听混声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体会通过歌声表达思念、感激的情感,并了解不同的合唱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片段体会力度对情感表达产生的作用,准确辨识力度记号。 
3、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并运用音乐要素──力度的变化,感受、分析歌曲,学习与指挥的动作配合,尝试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了解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演唱形式及曲作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分析音乐力度变化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理解作品的情绪;通过与老师指挥动作相配合感受力度变化,并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我爱米兰》的音乐中进入教室。 
老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老师,老师不仅带给大家知识、还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同学。刚才那首童声齐唱《我爱米兰》就是一首将老师比喻成米兰花,表现老师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歌曲。此时,春意盎然、春暖花开,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以老师为题的歌曲《飞来的花瓣》,请同学们思考两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飞来的花瓣》是单声部还是多声部?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音频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学生: 《我爱米兰》是童声演唱,《飞来的花瓣》是成人演唱,是多声部。 
老师: 非常好,这是一首四声部合唱歌曲,声乐的演唱形式分为: 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和合唱,合唱又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混声合唱。 
教师展示课件: 演唱形式分类,混声合唱的释义。 
混声合唱: 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女声(或童声) 与男声混合组成的合唱,一般由女高音声部(S)、女低音声部(A)、男高音声部(T)、和男低音声部(B)四个基本声部组成。 
(老师出示《飞来的花瓣》合唱谱例,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2、老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可次聆听收曲,思考为什么作曲家采用混声合唱而不是童声合唱来表现这首歌曲? 歌曲分为几段? 情绪有什么变化? 
学生: 歌词表现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歌曲分为两段,前段平静,后段情绪比较热烈。 
(通过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通过朗诵创设情境,观看视频混声合唱片段,用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作品欣赏和分析。) 
3、老师: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一首好的歌曲,会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作曲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运用音乐要素及其变换来加深情感的表达。音乐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曲式等等,这些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每一种音乐要素都对音乐的情感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其中一种音乐要素:力度。同学们,歌谱中的力度记号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建议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出示力度记号表格 
ppp 
极弱 
pp 
很弱 
p 
弱 
mp 
中弱 
mf 
中强 
f 
强 
ff 
很强 
fff 
极强 
cresc 
渐强 
< 
dim decresc 
渐弱 
> 
师用非洲鼓的不同面不同力度呈现不用的力度声响,生直观感受。 
阿卡贝拉游戏 
 出示谱例:X X X O X X 
 bu kebu bu ke 
生分组分工演唱,师指导男生节奏伴奏,女生演唱歌曲《童年》融入,师加入尤克里里元素。 
(阿卡贝拉的游戏让学生体会节奏、力度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音乐的进行充满了变化。如果一首音乐作品从头至尾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没有任何变化,就像小和尚敲木鱼,会让听众感到枯燥和厌倦,更不要提情感与表现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曲力度变化对情感表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复习已有知识并巩固对力度记号的认识,了解力度变化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老师展示课件: 
老师:“是写给老师的问候,是送来优秀的答卷”,由弱到强再渐弱,表现了什么? 
(如教学时间允许,最好让学生自主聆听并尝试记录这段歌曲的力度变化后,再进行理性的分析。) 
学生:表达了学生在写信时间想起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自己并没有辜负老师期望的骄傲。 
老师:“片片花瓣在春风中倾吐芬芳”中“片片花瓣”力度很轻,但随后力度加强又表现了什么? 
学生:表现的是花瓣轻轻飘下的感觉,力度增强是终于将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说了出来。 
老师:请同学们合起书本,我们试着聆听音乐片段并在谱例上补充力度记号。 
(老师展示课件:歌谱片段2,放歌曲片段2。) 
346964014262100018205451187450026352514097000 
老师展示正确标记(分别为f,mp,减弱),并提问:三次“回答老师”的力度变化表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三个“回答老师”感觉是想说的话太多,意犹未尽。 
力度由强到很弱,又渐强,表达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对老师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力度记号,了解正确的记谱方式并学会记谐,结合欣赏作品初步学习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学唱歌曲片段 
老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一起来演唱最后一个乐句,通过自己的演唱来体会力度变化带来的情感变化。 
教师弹琴范唱。 
学生演唱,并分组表演。 
(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分二声部演唱。老师弹奏二声部旋律,学生将音符补充完整,并跟唱。) 
3503930251142500460565511131550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演唱,配合指挥图示进一步体会力度的变化,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并检验学习成果。补充缺失音符,训练听音及记谱能力。) 
四、简介作曲者 
老师:这首歌曲是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一首歌颂教师、歌颂美好师生情谊的歌曲。采用合唱形式将我们带人个充满诗意的意境,旋律优美动听,深情而意犹未尽。 
(教师展示课件,简介作者──瞿希贤) 
师示范展示《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牧歌》,聆听现代民谣歌手李志带来的不一样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生跟音频音乐哼唱,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感受歌曲的主要意境和情绪。 
(师引导生了解瞿希贤的更多作品,从而体会作曲者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生自主哼唱一小段或主旋律。 
五、老师指挥,学生根据指挥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片段。 
六、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飞来的花瓣》,歌词中通过一片片的花瓣来形容老师收到的学生寄来的信件。歌声,你们的小学老师可能没有办法听到,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给老师寄去祝福和感激的话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的声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彩笔和纸,现在就让我们把想对老师说的话都写下来。希望大家今天回去后能给自己的老师寄出一封问候信。 
(小结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