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音乐之声》
授课时间
6.12
章 节
6.1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的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音乐之声》,在歌唱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
2、聆听歌曲初步学习分析音乐的基本方法,能够制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积极探讨电影艺术的特点。
3、能够体验、领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能用所学的音乐为画面配乐。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演唱《音乐之声》结合发声练习熟悉旋律,掌握换气方法。通过聆听、分组讨论、提问、启发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并用声音表现出来。
2、聆听音乐的同时,让学生选择画面,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3、欣赏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体会音乐在表现的情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演唱歌曲,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通过音乐处理来表达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3、通过欣赏影视音乐,增强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同时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影视音乐的作用和分类。
3、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歌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奏感。
2、注意保持长音的时值。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
新课:
三、小结:
1、教师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2、导入: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猜歌名和出处。学生回答歌名《我心永恒》和《凉凉》。并说出选自电影和电视剧里面的歌曲。从而引出这些歌曲属于影视乐曲。
3、学唱歌曲:
(1)、介绍影视乐曲:在影视作品里出现的音乐。
(2)、讲解影视乐曲:
(3)、播放《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说出歌名及出处。
(4)、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
(5)、再次欣赏音乐缩减版片段。
(6)、学唱歌曲:
A、跟节奏读歌词。
B、随琴模唱旋律。
C、随琴填词模唱。
D、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演唱。
E、注意保持长音的时值。
F、有感情完整演唱。
(7)、介绍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8)、小组展示: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任选一首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歌曲进行展示,看哪组表现的最好。
(9)、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10)、教师点评。
4、知识拓展:
(1)、拓展一: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一共播放七首音乐作品,同样让学生猜出歌名及出处,猜对歌名加5分,猜对出处加5分。看哪个小组分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声乐:影视歌曲:主题歌、插曲、片头歌曲、片尾歌曲。
器乐:影视乐曲:主题曲、背景音乐、场景音乐。
(3)、把刚才听到的七首音乐归类:
(4)、拓展二:为画面配音乐: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给出四幅图,再给出四首音乐片段,让其配之。答对加10分。
(5)、布置作业:刚才是老师给大家固定四首音乐,你们可以回家找一些你们认为可以的音乐为其配之。
(6)、比赛结束:宣布成绩,进行点评。
5、学生谈收获:
学生倾听。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
学生欣赏。
学生倾听。
学生欣赏。
学生朗读。
学生模唱。
学生演唱。
学生倾听。
学生演唱。
学生倾听。
学生讨论。
学生展示。
学生倾听。
学生抢答。
学生倾听。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
学生讲解。
教师讲解。
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
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
教师启发。
教师弹琴。
教师弹琴。
教师讲解。
教师弹琴。
教师讲解。
教师提示和启发。
教师点评。
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
教师提示并启发。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教师小结。
用两首电影电视剧的音乐导入可以让学生尽快的了解影视音乐。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对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歌曲学唱是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组展示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和诠释作品。
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辨别能力。
了解影视作品的大致分类,并能正确的填写出来。
进一步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表扬成绩好的组,鼓励一般的组。
板书设计
? 《音乐之声》
1 2 3 4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内容丰富,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辨、演唱、欣赏和配乐能力,教学环节完整,能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