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2 20: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凤阳花鼓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选自2012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
这首歌曲结构简单,是一首典型的民族五声宫调式,一段式曲式结构,歌词朗朗上口,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民歌风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识谱能力,但音乐知识相对薄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另外,十多岁的孩子处在变声期和青春期,会羞于表现,应当在课堂中多鼓励他们展现自我。
教学内容:
《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和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民族风情。
3、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五声宫调式、切分音、衬词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初步了解切分音等音乐知识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民族风情
教具准备:
凤阳花鼓、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大家分享。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徙江南巨户到凤阳府。由于凤阳府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府。这种卖艺形式被称之为凤阳花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首《凤阳花鼓》。
2、介绍凤阳花鼓
师:这首《凤阳花鼓》是安徽凤阳的民歌,同时也是当地的歌舞形式之一,表演时两人手拿锣鼓边歌边舞。大家看一看,图片中的鼓和我们平时所见的鼓是不是有些不一样。这是表演凤阳花鼓专用的鼓槌和小鼓,因为鼓槌的型制特点,被称之为双条鼓。(出示相关图片)
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流行了。最初的表演形式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表演,同时口唱小调,演唱的内容呢也是生活中的感悟,多为即兴作品
3、学唱歌曲
(1)学唱乐谱。
a师:在讲了这么多有关凤阳花鼓的内容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b 师:在学唱之前,我们先来练习发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生练习
c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
师:请你拿出你的手跟着老师一起划节拍。
师:在刚刚唱谱的过程中,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歌谱,是不是只有, do、re、mi、sol、la五个音,整首曲子没有fa、和xi。其实在这里出现的五个音,在我们民族音乐里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称之为宫商角徵羽,在我国,民歌基本都是以这五个音为基础创作的,所以也被称作民族五声调式。
(3)朗读歌词,带入节奏节拍
师:介绍完曲调之后呢,我们就来开始学习歌词吧。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歌词。
教师带读,手拍节奏
(4)讲解切分音、衬词
师:刚刚我们在朗读歌词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了几处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手拿着”“别的”“单会”(PPT展示)这几处节拍不一样的地方被称之为切分音,他们的特点是重拍在中间。
切分音练习X X X
师:大家练习得很棒!除了切分音,我想大家一定已经注意到我们歌词中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得儿飘”“另当一得儿飘”这些颇具口语化的词语,非常有意思。这些词语也是我们民歌的一大特色,它们叫做衬词。衬词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语,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家想想,我们最初听到歌曲的时候是不是听到“得儿飘”的时候就感到很高兴呢。
(5)带入歌词,跟琴学唱
师:那么讲了这么多音乐知识后,我们准开始学唱歌曲,请你注意我们刚刚讲的切分音和衬词。
教师弹琴,学生跟琴逐句学唱。
(6)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唱得也真棒。让老师听了也忍不住想要唱一唱,请你们认真听,看看老师唱得和你们唱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范唱,注重表现强弱)
学生欣赏后汇报,集体演唱。
(8)注意情感表达
师:同学们,歌曲学习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所有的音乐知识已经讲完了,接下来,老师想给大家讲讲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前面我们提到凤阳花鼓是一种卖艺形式,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凤阳建设得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凡是遇到喜庆的事情,或接待宾客时候,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又自豪的心情。所以说,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请你注意表现凤阳人民欢乐又自豪的心情。
学生带入情绪,完整演唱。
三、音乐实践,巩固提升
1、分男女对唱
师:大家演唱得非常好,所以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来玩点小游戏,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花鼓是对唱的形式,所以,我们也试着用对唱的方式来演唱一遍。
2、用身体动作扮演锣鼓给歌曲伴奏
师:有了对唱角色后,我们还需要什么呀?还需要伴奏用的锣鼓。
(1)锣:拍击手掌 0 0 0 X|0 0 0 X|
(2)鼓:手指敲击桌面 X X X 0|X X X 0|
(3)对唱、齐唱、伴奏一起完整演唱
四、总结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广袤的土地滋养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以外,每个地域都有他的代表作,比如,我们去年学习的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还有,象征着我们中国名片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许许多多的民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质朴简单,记录着人们生活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焕发着民族音乐的光彩,希望大家记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个人觉得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首先,在介绍凤阳花鼓的时候应该准备一个真实的双条鼓,使之更具直观感受:其次,在我本人的语言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最后的游戏环节还缺乏一定的活跃感,在以后的课堂活动中,更应该多加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