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2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17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2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17 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03: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当仁,不让于师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孔子创办私学,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施教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种族、地域。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既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因势利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孔子弟子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识通假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活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析成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罢,停、歇。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判断句
(2)偃之言是也 判断句
(3)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
(4)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5)求,尔何如 宾语前置
(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宾语前置
(7)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介宾短语后置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7.积名句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2.主旨归纳
本课选文主要写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子以及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了孔子的德行、智慧、才学以及谦虚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对弟子的关爱之情以及弟子对老师的无限尊崇之情。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仲尼的贤德如同日月,无从超越。虽然有人要自行断绝与日月的关系,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能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点评:面对有些人对孔子的毁谤贬低,子贡通过比喻和对比做了生动形象的回答。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如同日月,高不可及。这种评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是一位智者对先贤至圣的评价,所流露出的敬重也远远超过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表现出对孔子这位历史巨人的赞颂。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点评: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而在仁德面前,即使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愁苦,可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
点评:孔子的弟子中贤才不少,但是只有颜回能够得到孔子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在孔子心目中颜回是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他是真正的“安贫乐道”的君子,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贫贱不移的精神。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作为老师,孔子的高尚师德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平等——平等对待学生。这种平等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以“圣者”和“仁者”自居,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弟子平等的位置上。其二,尊重学生人格,主张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其三,与学生相处,坦诚相待,毫不隐瞒,知错必改,包容学生的误解和不满,并进行耐心委婉的讲解。其四,招收学生不问出身,唯重才德。无门第观念,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其五,与学生交流,不论高下贤愚,从不阻止任何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其六,对学生充满关爱,视徒如子。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情态毕现,形象生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虽短短315字,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称得上鸿篇巨制。它叙事简洁而完备,生动而含蓄,人物情态性格毕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先是四位弟子各具情态。子路比孔子小9岁,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他性情粗犷、率真,常常当面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但孔子对子路评价很高,认为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抢先发言。从“率尔而对”可见子路直爽性急的特点。而冉有、公西华则能从“夫子哂之”中隐隐感到老师的态度,回答得特别谦和。文中虽无一词写两人动作,但从“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的叙述中,可以想见两人谨慎和缓的神情。曾皙是曾参的父亲,年龄可能略小于孔子。大家畅谈理想时,他是边鼓瑟边听着。当孔子要他谈谈时,他才“舍瑟而作”,侃侃而谈。短短几句话,两千年后仍让我们想起他超脱的思想、持重的举止、高雅清华的风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其次是孔子神情毕具。本章一开头的启发语,诚恳而有气度。子路一番陈述,孔子是“哂之”。微微一笑,既是对子路才能的肯定,又是对子路的不谦逊略显不满。前三子一一表白完毕,由于强烈的平等思想和对学生的尊重,孔子没有马上做出评价。当曾皙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马上鼓励他“亦各言其志也”。而当曾皙说完,孔子才喟然慨叹,并评价说“吾与点也”。一叹一评,写出了孔子的坦白胸襟和思想境界,也隐隐透露了孔子的追求和无奈。最后孔子在曾皙要求下所做的分析,更见出孔子对学生的由衷赞赏和中肯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