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 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08:2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2.识通假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解多义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辨活用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析成语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克,克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生。
杀身成仁: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舍弃生命,后泛指为了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7.明句式
(1)富哉言乎 主谓倒装
(2)何谓也 宾语前置
(3)舜有天下,选于众 介宾短语后置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8.积名句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主旨归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从根本上说,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重礼有序、融洽和谐的社会。而要实现这一理想,一方面,整个社会的人(特别是“士”)都要能够以礼来约束自己,宽待他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统治者要能够实行“德政”——“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就是本课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点评:“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故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点评:孔子的“仁”,包含着“忠、孝、信、恕、敏、勇”等诸多道德观念。关于“恕”道,《论语》中多有阐述,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一种推己及人、人我统一的德行,虽然在现实社会中未必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但它作为一种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于人的良好道德修养的建立,对于一个和谐融洽社会的建立,无疑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义正词严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 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参考答案:“仁”是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的内容包含甚广,其核心是“爱人”,基本含义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而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欲,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孔子“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孔子“仁”的学说的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独特的语言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奥秘。而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得到一种蔑视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象凌云,气势磅礴。例如本课第一则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马上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更多的是通过排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连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