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15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15 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08: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的意思,其次应包含义务的意思。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而我不贪利。
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他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孔子认为个人利益的追求要采取正当手段,反对见利忘义;倡导“欲而不贪”的适度原则,反对贪得无厌;主张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兼顾他人利益,反对损人利己;要求人们从大处着眼,反对急功近利。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识通假
2.释词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分古今
古义:于,介词。是,代词,这样。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
5.析成语
乐在其中: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见利忘义:见有利可图就不顾违背道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判断句
(2)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判断句
(3)德之不修 宾语前置
(4)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介宾短语后置
(5)文之以礼乐 介宾短语后置
7.积名句
(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2.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点评:后世的人们一直对孔子有些误解,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据此认为孔子鄙视富贵、从不言利。其实,孔子只是“罕言利”,并非完全不言利,也并不鄙视富贵,更没有将“义”“利”完全对立。他懂得一个人要生存、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也知道追求富贵、富足的生活是人无法回避的欲望,因此只要合乎“义”,而能够得到“富”,即便是做卑微的差役也是可以的,他反对的是为了富贵与利而不惜损害大义的行为。这些话语不仅无损孔子的伟大,反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深刻、人格的宝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君子认为义是高尚的。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点评:孔子为了实现他倡导的仁道政治,苦心探求,他深深地认识到:不论是普通的平民还是为政的政治家,都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必须做到仁德在心义为先,一切循礼而行。在“义”与“勇”上,他认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勇者如果是君子,不仁无义就会扰乱国家;勇者如果是小人,不仁无义就会做出偷盗之事。孔子在此借回答子路的问话,深刻地阐述了“义”与“勇”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义”之重要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最近几年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常常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地沟油”阴魂不散,“瘦肉精”禁而不绝,毒生姜、毒豇豆、染色馒头、植物奶油、漂白蘑菇等无处不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一己私利的驱动下,一些无良厂家、商家将“义”字抛诸脑后,罔顾人伦道德,而一些监管部门出于种种原因,监管不力,严重危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这诸多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将“富贵”倒置于“义”之上,将“个人的幸福”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精练形象,韵味深长
《论语》的语言,虽说基本风格朴素简洁,却也文采富赡,既精练含蓄,又韵味深长,处处流光溢彩,时时掷地有声,其表现的内在的深度和视野的广阔无与伦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这不仅是对松柏的礼赞,更概括了丰富的生活内蕴和社会现象,象征了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这一特点在本课节选的几则短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第一则“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在此指出了财富面前,人生需要做出的两种选择:义而富、不义而富。孔子的选择是义富一致即选择富,如果义富冲突即舍弃富。用语不多,出口斩截。一个“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子对待财富的热切追求——不在意地位和尊严;一个“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他在财富面前的冷静和理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让人读后掩卷,颇受启迪。又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弥显珍贵。文学语言力求用最经济的笔墨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读者感到严谨而又丰满,精练而韵味无穷。正如古人所言:“文贵精,不贵多。”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论语》中很多语言就是这一类型的典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