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共20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共20 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03: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学法提示
1.梳理基础,理解语句。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翻译并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
2.探究内涵,评价意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探究文本内容,了解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内涵,概括其思想要点,认识其思想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3.感知赏析,学习技法。反复诵读,在吟诵中感受本文大量运用排比的说理特点,体会其语言的强烈感染力,并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2.识通假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解多义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辨活用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判断句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判断句
(3)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介宾短语后置
(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介宾短语后置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举例、对比、引用)(排比、骈散结合)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主旨归纳
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祆,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不应该舍弃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文章反复论证了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强调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如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顺应它的规律而利用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
译文: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产生于昏乱。这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
点评: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景象,而是“人祅”,即人为的灾难。通过层层分析之后,荀子强调指出:人祸远苦于天灾。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译文: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点评: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本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这种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参考答案:本文反映了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文章开始便用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这一观点,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芒,一扫以往对“天”的种种歪曲、片面的理解,还“天”以本来的面目,为科学思想在中国的发育滋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在此基础上,荀子大胆地提出“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运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去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天地万物都能为人类服务,并且使万物更多、更好、更快地成长。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先秦诸子的哲学理论中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论,不仅肯定了“天”是物质的存在,不可能有什么主观意识,而且进一步指出人应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天有所作为。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就不是机械唯物论,而是基本接近辩证唯物论了。这种见解,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确实卓越无比,令人由衷地赞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大而言之,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避免由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视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在工作学习中,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骈散结合,气势充沛
——从《天论》看荀子的说理艺术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和庄子的文章固然有他们各自的风格,并给后世散文家以很大影响,但荀子于他们之外独树一帜,除了首创“赋”这种文体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议论文。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为了说理酣畅,并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感,荀子在语言的运用上把骈句和散句很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如“治乱天邪”一段,荀子运用设问的手法,从天象、时令、地利三个方面论证了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从总的方面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并列关系,而且其中还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起着强调自己的看法,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说是“骈”;末了引《诗》作结,也可说是“散”。而从每一个方面说,本身又有骈有散,极尽文笔之变化。再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段,荀子运用比较取舍的句式阐明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一连用了六个“……孰与……”,不仅鲜明地表达了观点——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而且气势极旺,宛如六道大川,奔腾澎湃,势不可当。最后一起朝宗于海——“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全文骈散结合,巧妙自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