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
七上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设疑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
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
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一,有五律、六律、七律。通常的律诗每首
8
句,每
2
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律诗体裁
走近作者
王湾(约公元
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
712
年进
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
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考:题目中“次”是什么含义?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解
题
1.客路:指驿道,是陆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
应。
2.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3.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4.残夜:夜将尽未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5.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时令上指残冬腊月。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
入旧年”。
6.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古人说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
于归雁之意。
据《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
19
年,汉使要求放归苏武,单于谎称
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
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品读欣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绿水:长江
意思:客行的道路绕向青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
。
客
路、行
舟:
点出在旅途之中。
青
山、绿
水:描写景色,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诗句赏析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风正:风顺(而和)
悬:挂。
意思: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三四两句写江水浩淼、视野开阔的景色。
诗句赏析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诗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表明时序的交替急不可待,作者用拟人的写法赋予“海日”和“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两句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句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诗句赏析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明确: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诗句赏析
方法:增加修饰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
以是修辞手法等,使我们的表述更加生动形象。
品一品,合作探究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泛舟大江的诗人,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眼前看到的景色。选择其中的一联动笔抒写,然后小组交流互改,推荐最好的分享,时间3分钟。
例:(首联)羁旅之人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的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我独自一人旅行在这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放眼望去,江上碧波荡漾,一叶孤帆在清澈的江水中缓缓前行,水面泛起圈圈涟漪。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课堂练习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
,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
。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立春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写一写,巩固新知
6.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A
江南意
王湾
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对比阅读
出示王湾《江南意》,朗读。
伺:趁着。
从来:向来。
惟:只有。
偏:独特。
注释
这两首诗写于不用的时期。开元二年(即公元
714
年),王湾在高陵县做官,年底得到机
会漫游江南。他长期生活在洛阳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游。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一片萧
条,可江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写于王湾第一次游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湾
又一次来到江南,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时间比较长,以致到了年关,还未能回乡,才会
产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愁绪。
背景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组员回答)
(1)在《江南意》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
(2)“失”字如何理解?“两岸阔”和“两岸失”情景一样吗?
(3)两首诗中相同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1)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万木萧条。可是江南却充满了新意,让他眼界大开,诗中流露
出诗人的兴奋之情。
(2)“失”是看不见两岸之意。“阔”和“失”都是说春潮上涨,江面辽阔,只觉江水
滔滔,海天茫茫,景象壮伟。
(3)这首诗的主旨是歌咏江南新意。颈联写的是黑夜将尽未尽,太阳已从海平面露出脸
来;时令还是冬天,已经能看到春的景象了,旧的还没有过去,新事物就出现了,这生机勃
发的气象让诗人感动无比兴奋,这两句诗也反映出作者积极向上、达观奋发的情绪。
明确
课堂总结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
1、熟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
2、请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改写成不少于300字
左右的小短文。
作业布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江旅之景
情——淡;
颔联—江水之景
景——淡;
颈联—江春之景
交——乡;
尾联—思乡之情
融——愁。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
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
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一,有五律、六律、七律。通常的律诗每首
8
句,每
2
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三)作者简介。
王湾(约公元
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
712
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四)释词明义。
出示疑难词语,学生思考后投影,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1.次:诗人途经镇江,在北固山下过夜,“次”应当理解为“停泊”。
2.客路:指驿道,是陆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
应。
3.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4.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5.残夜:夜将尽未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6.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时令上指残冬腊月。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
入旧年”。
7.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古人说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
于归雁之意。据《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
19
年,汉使要求放归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五)品读欣赏
1.听录音。
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六)诗歌鉴赏。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意思:客行的道路绕向青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思: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明确:这两句诗表明时序的交替急不可待,作者用拟人的写法赋予“海日”和“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两句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意思: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思考: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明确: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七)品一品,合作探究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泛舟大江的诗人,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眼前看到的景色。选择其中的一联动笔抒写,然后小组交流互改,推荐最好的分享,时间3分钟。
方法:增加修饰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修辞手法等,使我们的表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首联)羁旅之人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的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我独自一人旅行在这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放眼望去,江上碧波荡漾,一叶孤帆在清澈的江水中缓缓前行,水面泛起圈圈涟漪。
(八)课堂练习: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
,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
。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6.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九)对比阅读。
出示王湾《江南意》,朗读。
江南意
王湾
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2.简单解释个别词语。
伺:趁着。从来:向来。惟:只有。偏:独特。
3.介绍背景知识。
这两首诗写于不用的时期。开元二年(即公元
714
年),王湾在高陵县做官,年底得到机会漫游江南。他长期生活在洛阳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游。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一片萧条,可江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写于王湾第一次游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湾
又一次来到江南,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时间比较长,以致到了年关,还未能回乡,才会
产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愁绪。
4.质疑:(小组讨论,组员回答)
(1)在《江南意》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
(2)“失”字如何理解?“两岸阔”和“两岸失”情景一样吗?
(3)两首诗中相同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5.师生释疑:
(1)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万木萧条。可是江南却充满了新意,让他眼界大开,诗中流露
出诗人的兴奋之情。
(2)“失”是看不见两岸之意。“阔”和“失”都是说春潮上涨,江面辽阔,只觉江水
滔滔,海天茫茫,景象壮伟。
(3)这首诗的主旨是歌咏江南新意。颈联写的是黑夜将尽未尽,太阳已从海平面露出脸
来;时令还是冬天,已经能看到春的景象了,旧的还没有过去,新事物就出现了,这生机勃发的气象让诗人感动无比兴奋,这两句诗也反映出作者积极向上、达观奋发的情绪。
(十)课堂小结。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
【作业布置】
1.堂上作业—背诵《次北固山下》。
2.课外延伸:请你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改写成
一段话。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江旅之景
情——淡;
颔联——江水之景
景——淡;
颈联——江春之景
交——乡;
尾联——思乡之情
融——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