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教材分析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本章第二节教学内容,氯是典型的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近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氯是典型的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本节知识的学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及物质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使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如食盐、漂白粉、漂白精等化学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增强了化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还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内容结构如下:
氧化性
本节教材以氯元素在海洋中大量存在引入新课,教材贯穿:“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研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化合物水以及碱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1)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原理;(2)氯气与碱的反应,从而使学生理解正+1价氯的强氧化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Cl2的化学性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水、氢氧化钠溶液、某些盐(Fe2+、I-)的反应,并能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3)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
(4)学会Cl-检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从化合价的分析入手,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学习Cl2的有关性质,体会基本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实现知识的有序存储。
(2)通过Cl2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的比较实验,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3)通过Cl-检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有序观察和规范表述,以及掌握空白对照实验的方法。
(4)利用科学视野,让学生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从氯气虽然有毒,但是合理的使用氯气可以使之为人类更好的服务这一个事实,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本节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讨论与实验探究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和金属单质的反应、氯气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
第二课时: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氯气和碱溶液的反应、次氯酸盐的漂白作用原理。
第三课时:Cl-的检验,非金属单质性质的总结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确定教学主线,贯穿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以氯元素在海洋中大量存在引入新课,然后教材贯穿:“结构→性质→用途”。
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氯气的物理性质,在氯气物理性质的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比方说可以展示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氯气;利用氯气泄露的新闻报道;
在科学史话中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氯气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现象明显,但是课本上并没有安排相关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建议老师做演示实验或是看实验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对比反应前后集气瓶中的颜色变化,分析现象的成因,强调产物扩散在空气中形成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4-3),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建议做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同样要引导学生观察有无火焰,火焰的颜色;反应完之后产物扩散在空中形成的状态,对比烟和雾的区别。
充分利用p83的思考和交流,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在初中认识的基础上有一个提升:燃烧不一定有氧气的参与,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之为燃烧。(学生的认识是有火苗就是燃烧)。
第二章中学生对分类方法有所了解,本节应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以新知识为载体,第一课时氯气与单质的反应,其中涉及到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借助于这些反应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教学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是难点,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可以分析出氯气溶于水和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氯元素化合价降低为-1价,那么氯元素化合价同时升高,在常温下生成+1价的氯元素的化合物。然后利用演示实验4-4,4-5,通过Cl2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控制变量:有无水的存在。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学生阅读课本课本p84,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利用课本p87的练习题,对比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所含成分的差别。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由此介绍氯气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氯气做漂白剂。
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因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不理想。在氯气和水反应的原理和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液和漂白粉。从而将氯气和水的反应迁移到氯气和碱溶液的反应:
①
常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以次氯酸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将反应方程式投影出来,学生分析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
对于氯气和消石灰的反应,结合课本后的练习题,向学生提供情景,以氯气,石灰石和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要求学生比较使用漂白粉或漂粉精做漂白剂,与使用氯水相比有何优点?从中对化学技术的进步有何感悟?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于Cl-的检验,在使用AgNO3溶液时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理由,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来解决。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从化合价的分析入手,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学习Cl2的有关性质,体会基本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实现知识的有序存储。氯气和金属单质反应,氯气可把金属氧化至高价态。氯气水的反应中,可以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得出氯气既做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结论。
(2)通过Cl2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的比较实验,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实验4-4,4-5,Cl2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在Cl-检验的方法中实验4-6中用到了蒸馏水,其作用是做空白对照。
(3)独立进行实验现象的有序观察和规范表述。氯气和金属单质的反应中,生成的固体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烟;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形成白雾。老师在总结点评学生描述的实验现象时,应指出这两者的区别。
(4)利用科学视野,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科学视野在此处对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相当于一个引言,它的作用不能轻易忽略。建议利用小诗创立情景,使学生对于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和差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必修2中更好的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四、学法建议
(1)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氯气一节的教学中侧重“归纳总结学习法”的指导,在本章所学的四种元素中只有氯元素教材突出了对其单质的研究,Cl2作为最典型非金属单质的代表,教材研究了它与大多数金属的化合,与非金属(主要是氢气)的化合,与水,与碱的反应,在学习Cl2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归纳非金属单质的常见性质,与第三章的金属通性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遇到与Br2
或S等非金属有关的信息题,学生接受起来就顺畅多了,应变能力也会增强。
每学完一节后,应充分利用本章p105“归纳与整理”,让学生自己学会画同一元素各物质间的联系图,进行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进行知识归纳,这是进行物质性质归纳的好材料。书写方程式应着重于对原理的归纳。
(2)突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主线
在化学学习中增强亲身实践的意识,保持不断探索的兴趣,再次体会学习元素性质的一般方法——以元素为线索,突出“结构→性质→用途”这一主线。学生书写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的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氯气和大多数金属化合,并将变价金属氧化为高价态,表现出强氧化性。氯气和氢气的反应可以用于工业制盐酸;氯气和水的反应,可以用来自来水杀菌消毒。
(3)对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卤素的性质虽不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但是课本p86的“科学视野”对卤族元素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指出了氟、溴、碘、砹几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及在结构上和氯元素的相似性,指出氯是这一族中的代表元素,再进一步介绍氟、溴、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氯气的性质,通过氯气的性质类比迁移,进行尝试性学习,充分发挥代表性元素的功能。在研究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特性教学,要善于总结性质变化规律,以便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如何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奠定基础。
建议补充的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下活动与探究建议:
(1)探究:新制氯水中的微粒
(2)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五、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Cl2的化学性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的反应,并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从化合价的分析入手,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学习Cl2的有关性质,体会基本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实现知识的有序存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2)从氯气虽然有毒,但是合理的使用氯气可以使之为人类更好的服务这一个事实,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过程
[背景]
波涛澎湃的海洋。
[讲述]
提起浩瀚的海洋,人们常形容她为“地球上最大的聚宝盆”。海洋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海水中还含有品种繁多的盐类而且数量巨大。人类很早就知道海水晒盐,海洋中的NaCl的总量可达4亿亿吨。人需要经常补充一些食盐以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的发挥,打点滴用的生理盐水就是含NaCl
0.9%溶液。
[讲述]自然界中氯的化合物以-1价的氯离子最为常见,这是因为氯原子最外层是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学生]
书写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过渡]
虽然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氯元素,却没有单质的氯气,关于氯气的发现过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科学史话,讨论思考与交流。
[学生]
阅读并交流讨论。
[总结]
(1)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错误的理论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
(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的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3)科学研究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副书]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投影](1)2009年7月9日下午7月9日,消防战士向氯气罐存放间喷水稀释氯气。
(2)(文字资料)2009年7月9日下午2时许,位于黄石市太子湾的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发生氯气泄漏事故,300多名医务人员和患者被紧急疏散,当地消防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教师](1)展示氯气样品。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氯气的认识。
[讨论]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
[思考](1)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2)氯气有毒,人每天又必需摄入一定量的NaCl
,氯气中的氯与NaCl的氯有何不同?
[引入]
氯原子最外层是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即-1价的氯离子。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学习金属时我们知道,金属的通性之一是和非金属反应。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单质Cl2,和金属反应时有那些特点呢?
[视频]
(1)钠在Cl2中燃烧
(2)铜丝在Cl2中燃烧
(3)铁丝在Cl2中燃烧
[学生](1)描叙这三个反应的现象
(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方程式
[过渡](1)反应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方程式书写注意点:Cl2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铁氧化到+3价,而盐酸与铁反应时,H+只能将铁氧化到+2价即生成FeCl2
。
(3)在这几个反应中Cl2均作氧化剂,正如这些金属在氧气中燃烧,一些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如H2、P等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些物质能否也在Cl2中燃烧呢?
[演示实验]
H2在Cl2中燃烧(该实验Cl2为预先在实验室制备,H2由启普发生器当场提供,为防止污染,可在集气瓶旁挂一蘸有碱液的毛巾)。
[学生归纳]
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H2+Cl2====2HCl
[现象点评]
烟与雾的区别。
[思考讨论]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任何剧烈发热、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介绍]
工业制盐酸的方法及流程图。
[讲述]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氢气,金属钠、铁以及不活泼的铜都能在氯气里燃烧,这说明氯气很活泼。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氯气能与大多数的非金属、金属反应。
[讲述]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对燃烧有怎样的认识,怎么给燃烧定义?
[学生归纳]
燃烧应该是发热、发光的反应……还应该是剧烈的反应
[讲述]
也就是说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氯元素,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重点学习了氯气和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思考]
1.氯气能和铁反应,为什么液氯还能用铁罐储存,储存中有什么注意点以免发生爆炸?
2.07年某农药厂发生Cl2爆炸事故,消防队员用水枪喷射某稀溶液,请问是什么稀溶液?
3.假如哪天我们不幸碰上了氯气泄漏事故,请问你该怎么做,如何进行自救?
[学生讨论]
1.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氯气和铁不反应。
2.稀碱溶液。(教师补充:NaOH腐蚀性太强,可用稀纯碱溶液)
3.报警,向逆风且地势较高地区转移,用湿毛巾(或蘸稀纯碱溶液)护住口鼻。(教师补充:到安全地带后好好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以及及时就医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氯气与水、碱溶液反应的性质。
(2)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Cl2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的比较实验,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氯气有毒,但是它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中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氯气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以及氯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氯气与碱的反应。
三、教学方式: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中新网南昌6月6日消息:南昌发生一起儿童游泳集体氯气中毒事件,11名症状较重的儿童被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原因是馆内一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在泳池内还有队员的情况下,将净化水质用的氯气管道打开消毒,当即导致靠近管道附近的多名小选手出现呕吐、头晕、四肢无力等氯气中毒症状。氯气有毒为什么游泳池还要通入它?
[学生回答]
给水消毒
[讲述]
很多自来水厂也用Cl2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氯气有毒,为什么还能加入自来水中,或者说起消毒作用的是氯气本身吗?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消毒的自来水中最终应含无毒的物质。同学们能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这些问题吗?
[投影]
请同学们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
Cl2分子本身能杀菌、漂白吗?
[讨论]
将干燥的红色布条分别防入干燥的氯气和氯水中,观察布条是否褪色。如果布条都褪色,则Cl2分子本身能杀菌、漂白,但不能证明Cl2与水反应;如果布条在干燥的氯气中不褪色而在氯水中褪色,则Cl2分子本身不能杀菌、漂白,而Cl2与水能反应且产物能杀菌、漂白。
[演示实验]
实验4-4,实验4-5
将干燥的红色布条分别放入干燥的氯气和氯水中。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
[教师归纳]
结论: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分子。新制的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因为有另外一种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
[教师归纳]
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含有Cl-,Cl2中氯是0价,
0价是氯元素的中间价态,化合价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升高。在氯气和水反应的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为-1价,常温下氯元素化合价升高为+1价,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板书]
(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学生阅读]
课本第84页,关于HClO的性质。
[投影归纳]
次氯酸的性质:
①
很弱的酸性、能微弱电离出H+和ClO-
②
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③
不稳定性:2HClO====
2HCl+O2↑
[提问]
新制的氯水中有哪些成分?
[回答]
有H2O
、HCl
、HClO
[投影]
新制的氯水:H2O、Cl2、H+、Cl-、HClO、ClO-、OH-(极少)
久置的氯水:H2O、H+、Cl、OH-(极少)
[投影]
分别用新制的氯水和久置氯水进行下列实验,将可能发生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填入下表。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滴入硝酸银溶液
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滴入红墨水
[思考]
既然Cl2与水反应能生成两种酸,那如果改用碱液,吸收的量是否会增大,请以NaOH为例试写出Cl2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板书](3)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讲解]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利用氯气与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
[投影]
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7.5%;本品能漂白织物,清除血渍。
[讲述]与Cl2和NaOH的反应类似,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即制得以次氯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漂白粉。
[板书]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述]
如果氯气和Ca(OH)2充分反应,并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漂粉精。漂白粉或漂粉精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如下反应:
[板书]
Ca(ClO)2
+CO2+H2O=CaCO3↓+2HClO
[讲述]
由于Ca(ClO)2易与CO2、H2O反应,HClO不稳定,所以漂白粉、漂粉精要密封包装,避光、隔潮存放。
[提出问题]
比较使用漂白粉或漂粉精做漂白剂,与使用氯水相比有何优点?从中对化学技术的进步有何感悟?
[学生回答]
漂白粉的性质比氯水稳定,保存和使用都比较方便。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提出问题]
氯气的性质如此重要,它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根据Cl2的性质,推测Cl2的可能用途。
[学生回答]
①
做漂白剂、消毒剂(HClO的氧化作用)
②
制盐酸(Cl2与H2反应)
③
制漂白粉(Cl2与Ca(OH)2反应)
[讲述]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曾经被法西斯用作化学武器,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例。
[学生活动]
阅读“资料卡片”。
[讲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化学技术和化学品也不例外。氯气是有毒气体,但它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近来也有研究表明,使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如三氯甲烷,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使用更好的替代品如二氧化氯、臭氧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好知识,正确运用,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Cl-检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Cl-检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有序观察和规范表述,以及掌握空白对照实验的方法。
(2)利用科学视野,让学生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Cl-检验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阅读
四、教学过程
[过渡]
氯气与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生成氯化物。其中大多数氯化物能溶于水并电离出氯离子。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稀硝酸和AgNO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Cl-。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离子,我们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检验。
[板书]
二、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与探究]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6,并填表: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盐酸
NaCl
Na2CO3
自来水
蒸馏水
[强调]
先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小结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讨论与交流]
为什么检验Cl-时,要加几滴稀硝酸?
[结论]
加几滴稀硝酸是为了防止CO32-等对Cl-检验的干扰。
[情景创设]
兄弟四人是一家,外貌脾气差别大:
老大名字叫做碘,喜爱升华紫色闪,饮食使用加碘盐,身体健康保安全;
老二名字叫做溴,暗红液体有奇臭,三溴合剂能镇静,大海是它藏身处;
三弟氯气毒性强,杀菌消毒派用场,盐水塑料和盐酸,化工主力不简单;
黄绿氟气最调皮,能与惰气来为敌,含氟牙膏氟里昂,雕刻玻璃塑料王。
[讲述]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对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氯的其他几个兄弟的性质又如何呢?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6科学视野。
[学生阅读]
科学视野:成盐元素—卤素
[讲述]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氧化性;但是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性质上又有差别。
[学生练习]
课本88页,12题
[讲述]
在这一节中我们研究了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105页《归纳与整理》,归纳总结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提问]
氯气中的氯元素是化合价0价,氯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表现出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氯气既可以表现出强氧化性,又可以表现出还原性。但是以氧化性为主。
[提问]
氯气为什么具有强氧化性呢?
[学生回答]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所以氯气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板书]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那么氯气有哪些用途?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学生回答]
氯气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氯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课堂小结]
1.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与金属、非金属、水、NaOH溶液反应时都是氧化剂
2.用AgNO3溶液和HNO3可以检验溶液中的Cl-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
化合物
与水、碱反应:消毒剂、漂白剂(漂白液与漂白粉)
含氧酸:次氯酸
含氧酸盐:NaClO、Ca(ClO)2
氧化性:与金属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氧化性
消毒剂
漂白粉
漂白粉
△
点燃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