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课件(6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课件(6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21: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咏柳
[唐]贺知章






高,




绿

绦。






出,






刀。
春晓
[唐]孟浩然




晓,




鸟。




声,




少。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秋天的古诗,看看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山行
[唐]
杜牧
《山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呢?
在山上行走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jìnɡ
xié
寒山:深秋时节的
枫林:长了许多枫树的林子。
看到古诗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古诗
我会认
寒 

 斜
 霜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我会写
上下结构,宝盖稍宽,中间三横紧凑,撇捺舒展。
寒—塞
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

径—行—经
jìnɡ

上下结构,书写“霜”
时“雨”扁宽,下部“木”“目”等分。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
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看到“斜”可以联想到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思就是弯曲不直。
再读古诗
《山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看插图,读完后和同桌交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我们跟随诗人来到山上,首先看到了什么呢?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为什么称山为“寒山”?“远”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寒山”。“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山的高大。
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听到有人家这几个字,我仿佛看到山间炊烟缭绕,鸡鸣犬吠的情景,让我感觉寒山不寒,反而充满生机。
诗意:登上深秋的山,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在深山之间,隐约看到山中有几户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是“因为”的意思。
“枫林晚”指深秋的枫林景色。
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样?
“红于”的意思就是比……还要红。
小拓展
诗意:我不禁停车下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会用什么方法背诵这首诗?
《山行》这首诗可以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
我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用划分节奏的方法诵读古诗,读着读着就能背诵了。
板书设计
眺望远景
驻足欣赏
寒山
白云
枫林
山行
石径
人家
霜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复习巩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2课时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作者简介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助学资料:
橙和橘的区别:
橙和橘的区别: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初读古诗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án
qínɡ
ào
chénɡ

我会写








 
“赠”是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右部上宽下窄。
左右结构,左边是“文”,书写“文”时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

 
左右结构,左边是“木”,书写时木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边是登山的“登”。

 
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能看出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
荷尽:荷花凋谢。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
再读古诗
荷尽
菊残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的枝条挺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你体会到了菊花什么样的精神?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畏严寒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它的赞美。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指的是刘景文。在这个深秋季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枝头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好停顿,读出快乐与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盖,






枝。






记,





绿
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板书设计
秋末的特征
赠刘景文
收获的季节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色彩明丽
富有生气
新课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在诗人眼中也是悲凉的,秋天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愁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夜书所见》。
第3课时
在夜里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人,南宋诗人。著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作者简介
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
助学资料: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shào
xiāo
tiǎo


sònɡ
初读古诗
我会写


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记忆这两个生字?
“送”是半包围结构,“送来”的意思,写这个字的时候走之底的最后一笔要写长一些,包围住“关”。

我会做“挑”的动作。它是个多音字,读tiǎo和tiāo。
我的小弟最挑(   )
食了,这个习惯可不好。
我要挑(   )
战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争取进步几名。
填上合适的音节。
tiǎo
tiāo
再读古诗
练习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客”?
“萧萧”形容风声。诗人看到梧桐树叶,听到树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萧萧”的声音。
“客”,是因为诗人身在异乡。
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和江面,在这样的夜晚,假如你一个人身在外地,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因为独孤寂寞,你会想到什么呢?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的古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
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笆
近处
远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板书设计
郁闷孤独
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