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一.硫
1.存在形式: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2.物理性质:黄色晶体,俗称硫黄,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试管内壁附着硫怎样洗掉?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硫
3.化学性质:
S+Fe=FeS 2Cu+S=Cu2S
S+O2=SO2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
△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产生: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即1:40).
点燃
S + O2 === SO2
二氧化硫的性质
【P84实验4-7:观察并思考】
1、 实验中原盛有SO2 气体的试管水位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试管内水位上升;说明SO2易溶水
2、用PH试纸检验试管内水溶液酸碱性。
-------试纸变红色,溶液呈酸性
*亚硫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 (酸性>醋酸>碳酸)
(二) SO2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 与H2O反应: SO2+H2O H2SO3(亚硫酸)
(2) 与碱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Na2O=Na2SO3 (亚硫酸钠)
SO2 +CaO==CaSO3 (亚硫酸钙)
实验室制取SO2,可选择用碱液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 染。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SO2 + NaHCO3 = NaHSO3 +CO2
用途:用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
怎样除去CO2中的SO2
二氧化硫的性质
【P84实验4-7:观察并思考】
3、向试管中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有什么变化?
--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这是检验SO2的方法之一.
2. SO2的漂白性
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暂时性.
选择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石蕊变红)
——化合漂白
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报纸和草帽会变黄?
北京市场黄白两种银耳对比 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
氯 水 二 氧 化 硫
原 理
实 质
效 果
范 围
氯水和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永久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溶于水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
暂时性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石蕊变红)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被X2(卤素单质)、O2、KMnO4(H+)、HNO3、Fe3+、Na2O2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思考】硫有哪些常见化合价?根据有关理论推测 SO2除具有酸的通性外,可能还具有的性质。
2SO2 + O2 2SO3
催化剂
△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2KMnO4+5SO2+2H2O=K2SO4 +2MnSO4+2H2SO4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被X2(卤素单质)、O2、KMnO4(H+)、HNO3、Fe3+、Na2O2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思考】硫有哪些常见化合价?根据有关理论推测 SO2除具有酸的通性外,可能还具有的性质。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所以:SO2能使氯水、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具有氧化性
SO2+ 2H2S = 3S↓+2H2O
资料卡片:(85页)
预防硫化氢中毒
(三)SO2的用途
A.制硫酸:S—SO2—SO3—H2SO4
B.漂白纸浆、毛、丝、草帽。
C.杀菌消毒
三.三氧化硫
1、 SO3的物理性质
SO3是无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为16.8℃,沸点为44.8℃。
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工业上怎样制硫酸?
三氧化硫
2、 SO3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3+H2O=H2SO4(放出大量热)
SO3+CaO=CaSO4
SO3+Ca(OH)2=CaSO4+H2O
SO3+2NaHSO3=Na2SO4+2SO2+H2O
(除去SO2中混有的SO3气体)
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Cl2 B.HCl C.SO2 D.CO2
下列气体能用NaOH干燥的是( )
A.NH3 B.SO2 C.Cl2 D.CO2
C
A
除去CO2中SO2,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烧碱溶液 B.苏打溶液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品红溶液
2.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CO2 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E、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DE
C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科学视野:信使分子——NO
想一想:
(1)199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
------发现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2) NO一向被视为大气污染物,却在生命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功能,这是否能给人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世上没有绝对的有害物质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在放电或高温下:
N2 + O2 = 2 NO (无色)
一氧化氮
2、在常温下:
2 NO + O2 = 2 NO2 (红棕色)
二氧化氮
*比较NO和NO2的性质:
NO:无色、不溶于水、不稳定(易氧化),与水不反应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稳定、有毒性,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与水反应
3、 NO2 易溶于水:
3 NO2 + H2O =2HNO3 + NO
放电
两种气体的收集方法相同吗?
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A.N2和O2 B.H2和Cl2 C.H2和O2 D.NO和O2
下列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SO2 B.CO2 C.NO2 D.Cl2
D
AB
科学探究
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现 象 解释(反应式)
(1)
(2)
(3)
科学探究
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NO2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 现 象 解释(反应式)
(1)
(2)
(3)
4 NO2 + 2H2O + O2 = 4HNO3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
红棕色逐渐消失,试管水位上升到2/3处
3NO2+H2O=
2HNO3+NO
往试管
通入O2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水位继续上升,红棕色又消失
2NO+O2=
2NO2
继续通入氧气
水逐渐充满试管
3NO2+H2O=
2HNO3+NO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工业生产硝酸,将尾气(NO)吸收通入适量的氧气后再溶解于水,经过多次循环氧化、溶解,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护环境。
4 NO + 2H2O + 3O2 = 4HNO3
【科学视野】: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某试管内盛有NO2气体12体积,把它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剩余____气体,试管内的气体为_____体积;试管内的溶液为____溶液。
如要使试管内充满水,则应通入02___体积。
4
NO
HNO3
3
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污染物的来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1)SO2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与石油)的燃烧、含硫金属的冶炼以及制造硫酸、磷肥等产生的废气。
(2)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含有哪些成分?
酸雨的形成:
石油
煤 金属矿物
燃 烧
CO2 SO2
NOx
雨水. 霜. 雹. 露 等
酸雨:主要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
其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
正常雨水(含雨、霜、露、雹、雾等)由于存在CO2原因其pH值约为5.6 。在水中当pH值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难以生存;当降到小于5时,各种鱼类和两栖动物及昆虫、水草及浮游生物面临灭绝。
酸雨有哪些危害?
资料卡片:
防治酸雨的措施? 88页
1972年6月5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每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中1983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下列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氟氯代烃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N原子数和O原子数之比为( )
A.a/b B.a/2b C.a/(a+2b)D.b/a
BC
C
有气体:H2 Cl2 O2 HCl NO
NO2 NH3 SO2 CO2
1.若洗气瓶是干燥的,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2.若瓶中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A B
: Cl2 O2 HCl
NO2 SO2 CO2
H2 O2 NO
1.将20mL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10mL,求原混合气体的中NO和NO2的体积。
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混合于一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原气体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 NO-5mL NO2-15mL
: C
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采取的措施(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Ba(OH)2,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性,现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则其漂白性将 [ ]
A、和氯气单独通过时相同
B、和二氧化硫单独通过时相同
C、是二者作用效果之和
D、可能失去漂白性
D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HClO、O3
Na2O2、H2O2
Ca(ClO)2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永久漂白 暂时漂白 永久漂白
漂白性物质小结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 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如何在保护我们的自身健康基础上合理利用二氧化硫,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新知学习 思考交流 从物质组成形式看, SO2和C02从 组成上看相似,其性质可能相似。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 如何验证 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思考检验方法
实验探究 展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用PH试纸测(实验2)所得溶液的酸碱度。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在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物理性质,
归纳整理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思考交流 1、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可逆
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探究 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同条件下进行的,SO2和H2O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产物,H2SO3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如果我们把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反应叫正反应,H2SO3分解成SO2和H2O的反应就叫逆反应。这样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表示用可逆号。注意可逆反应强调在同时、同条件下不同的方向进行,这同时说明可逆反应不能向一方进行到底,即产物和反应物同时并存。
归纳整理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表示用可逆号。“”特点:同时、同条件,不同方向,同时并存
应用与实践 1、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能生成H2和O2,这是可逆反应吗?2、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否只有亚硫酸?3、如将SO2气体通入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分析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思考交流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怎样区分SO2和C02?SO2是否还有其他特性?
实验探究 5、(1) 在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然后再加热, (2)在氯水中加入加入品红溶液,然后再加热,观察前后现象的变化。 观察前后现象的变化。与试验(1)对比,分析原因
归纳整理 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2)漂白性 1、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2、对比实验3,分析二氧化硫能否漂白石蕊试液,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交流 分析:1、分析下列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S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SO2使品红试液褪色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SO2使滴加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褪色2、可通过 方法检验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还是Cl2
思考交流 从化合价角度看,SO2和C02还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析: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归纳整理 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氯水褪色,可以被氧气氧化成SO3体现还原性;能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氧化性
应用提高 1、推测SO2与Cl2混合通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反应,产物为什么?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中是否混有SO2?3、工业上用熟石灰来吸收SO2,同时制备熟石膏,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结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同时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SO2的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SO2是有毒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当空气中含有大量SO2时,对环境危害极大。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SO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可逆反应)(2)漂白性(3)氧化性(4)还原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
w.w.w.k.s.5.u.c.o.m
www.硫和氮的氧化物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CO2、O2 B.N2、CO C.Cl2、N2 D.H2S、SO2
2.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写出硫分别与钠、铝、铁(生成FeS)、氧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二氧化碳 D 悬浮颗粒
4、(1)把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 ,加热溶液煮沸后,现象为
(2)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
(3)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否是SO2的漂白性? (填“是”或“否”)
将SO2通入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否是SO2的漂白性?
5、SO2中含有+4价的S,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SO2+2H2S=3S+2H2O 氧化剂 还原剂
SO2+Br2+2H2O=H2SO4+2HBr 氧化剂 还原剂
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做如下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
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2— → HS— B、Na2SO3 →SO2 C、H2S →S D、 SO2→S
8、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过氧化钠 ②次氯酸 ③二氧化硫 ④活性炭 ⑤臭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存在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通过澄清石灰水
先通过小苏打(NaHCO3)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先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通过品红溶液
10、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11、将通入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 B、 C、SO3 D、HCl
12、将等物质的量的SO2、Cl2通入水中,所得的溶液( )
A 中性 漂白性 B 酸性 漂白性
C 只有漂白性 D 只有酸性
备课参考:
(一)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D 2、2Na + SNa2S 2Al +3S Al2S3
Fe + SFeS S+O2 SO2 3、C 4、(1)溶液褪色 溶液颜色恢复
(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溶液变红 (3)否 否 5、SO2 H2S Br2 SO2
6、品红和二氧化硫混合溶液 加热时二氧化硫挥发 7、C 8、B 9、C 10、A
11、A 12、D
www.
w.w.w.k.s.5.u.c.o.m
www.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七课时)
【课标要求】1、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通过实践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认识光化学烟雾等环境保护事件,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资料、信息处理能力及科学抽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导课]投影:煤和石油燃烧时的滚滚浓烟:有关酸雨危害的记载
[讨论]浓烟中主要含哪些有害气体?汽车尾气中又含什么有害物质?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讲述]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煤和石油中含杂质硫,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酸雨:pH值小于 的雨水叫酸雨。
[投影]酸雨的形成图片
[练习]根据图片写出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1、酸雨是因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了H2SO4和HNO3的缘故。分析某次雨水的数据如下:
[NH4+]=2.0×10—6mol·L—1
[Na+]=3×10—6mol·L—1
[CI—]=6×10—6mol·L—1
[SO42—]=2.8×10—5mol·L—1
[NO3—]=2.3×10—5mol·L—1
则此次降雨雨水的氢离子浓度约为多少?
1: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是 ,溶于水后会形成 溶液,随雨水下来会形成 ,PH值 7 。
2:酸雨的主要危害是
。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 ,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
、方程式是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4:防止酸雨的主要措施有
(1):
(2):
(3):
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在工业中有哪些应用?
[例题2]某106kw火力发电厂以重油为燃料,以含硫3.5%的重油为燃料,重油使用量为0.18dm3·kw-1h-1(重油的密度为0.95·cm-3)。该厂开工率(每年实际运转天数)为80%,对烟道气的脱硫效率为9O%。问一年间对烟道气脱硫回收的SO2能生成石膏(CaSO4·2H2O)多少吨?
[例题3]1、酸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大气污染。⑴酸雨是指____________。
2、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简答:
放置时,雨水样品pH变化的主要原因。
pH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⑶举出酸雨的四种危害
[例题4]再循环的工业社会废物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水和其他“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能够吸它们的速度。我们还正在越来越大量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经生物过程降解的)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森林被毁、酸雨和烟雾毁坏)、农业系统(如收成被土壤退化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人类健康(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地下的有毒垃圾堆)。在未来一些年里,污染的流行病学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重视。因此,学生们应该熟知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造成的后果以及为清除它们有待付出的代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
(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效应,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
(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在 、 和 三方面。
(4)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达的曲线为 (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
A B C D
(5)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
氟里昂等排放物 酸雨
砍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汽车、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 臭氧层破坏
大量使用农药 土壤沙漠化
(6)除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严重,请列出四种主要消费污染 。
【课时作业】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检测题3
一、选择题:
SO2、NO2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请解答1-2题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 )
A.臭氧空洞 B.水体富营养化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3.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4.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
5.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
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
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SO2 、②NO、③NO2、
④Cl2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②
7.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8、下列关于酸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正常雨水大
B、酸雨雨水和正常雨水的样品煮沸后酸性都减小
C、空气中硫和氮的氧化物
D、正常雨水也有微弱的酸性。
9、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
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表:
测试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l2+SO2+2H2OH2SO4+2HCl)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简述其理由。
第七课时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D D C A B B C
10.SO2 + CaO = CaSO3 CaSO3+ O2= CaSO4
11. ①2SO2+O2=2SO3 ; SO3+H2O=H2SO4②小,C ③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