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试题】(解析版)
一、
单选题
1、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2、《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3、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传递正能量。下面对他们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陈化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B.徐邦道在旅顺战役中抗击日军
C.左宗棠从沙俄手中收复了新疆
D.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抵御八国联军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A.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7、《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B.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
D.英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8、(题文)《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10、“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包括
①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②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③都有巨额赔款
④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A.琦善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关天培
14、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B.1840年,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C.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D.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1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内容应出现在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6、欣赏漫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下图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
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17、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
)
A.广州
B.厦门
C.上海
D.宁波
18、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虎门
D.福州
19、“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
D.维护清朝的统治
二、
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在炮口逼迫下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2)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3)材料二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通过以上史实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哪位?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
(4)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不同点?
(5)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何感想?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60
分)
1、【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林则徐所说的“流毒于天下”指的是鸦片,他上述道光皇帝说明鸦片作为毒品的危害性很大,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鸦片泛滥成灾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鸦片无关,故选A。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中林则徐上书的核心内容,即“流毒于天下”危害巨大的指的是什么。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此题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3、【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陈化成在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由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他沉痛地地之处“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帝感到问题严重,就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5、【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
《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选项C.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选项D.
《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时间“1841年2月到1842年6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的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实。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在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林则徐在1839年6月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BCD项不符合表格时间,A项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认识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协定关税:中国关税制定需同英国商定,英国就可以把中国关税调低,从而使英国商品在中国有优势进而打开中国市场,本题的迷惑项是C,很多同学误选C项,五口通商也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但从长远看,协定关税已作为一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英国的利益。所以协定关税最能够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本题选A。
考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深入仔细的分析几个选项并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答案,C项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对C,D两项进行分析理解,D项从长远看更有利于英国输出商品的要求,以获取利润。另外本题的考察角度还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此题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0、【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指鸦片战争。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符合题意;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选项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选项C不符合题意;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最终占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因而这三大条约都有巨额赔款。《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了香港岛;《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了台湾;《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没有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BCD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3、【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林则徐,故此题选B。
14、【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故正确答案为A。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随后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BCD都发生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因此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是林则徐,他是一位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选项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选项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是康熙;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从南到北的顺序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因此本题选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南京条约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1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虎门销烟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由图片以及题目中文字信息可以得知本题所描述的是虎门销烟。林则徐曾经在虎门主持销毁鸦片,领导禁烟斗争。A.B.D三项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9、【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指鸦片战争。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符合题意;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选项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选项C不符合题意;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最终占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因此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不符合史实;选项BC是禁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尤其是危及清朝的统治,然后逐项分析,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
材料题
21、【答案】(1)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
(3)严禁鸦片的决心。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4)腐朽的制度导致近代中国受到侵略,农民阶级无法使中国摆脱落后;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不屈不挠。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旧制度”指封建制度。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决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1840年,英国军舰进入广东封锁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4)开放性题目,腐朽的制度导致近代中国受到侵略,农民阶级无法使中国摆脱落后;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不屈不挠。
22、【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2)圆明园,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4)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5)结合所学知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解析】(1)依据材料一“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2)依据材料一“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圆明园,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
(3)依据材料二“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不同点是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感想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