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3 11: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3.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5.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6.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设工厂
C.协定关税
D.开埠通商
7.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0.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11.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2.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顽强抗击侵略者;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血战平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聂士成血洒八里台。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略史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D.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3.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5.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1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条款是(

A.清政府赔偿巨额军费
B.开辟内河新航线
C.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通商口岸
17.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8.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19.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0.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二、综合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德国的增裕面粉厂、英国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如下:
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内容反映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内容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B
7.C
8.C
9.D
10.A
11.A
12.D
13.C
14.C
15.D
16.C
17.D
18.D
19.C
20.C
2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
(4)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22.(1)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白然经济开始解体。
(2)原因:他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主要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3.(1)资本输出。
(2)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