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化学全案: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苏教版必修1)(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一化学全案: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苏教版必修1)(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8-30 08:51:47

文档简介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4
1. 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 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 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 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5.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6. 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64g B.64 C.64g/mol D.32g/mol
7. a mol氢气分子和a 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物质的量 C.质子数 D.体积
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 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13
10. 氢气、氧气、氮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1.(1)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2kg二氧化碳,呼出49kg氧气,即在标准状况下吸收____________L二氧化碳,合______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呼出__________L的氧气,合____________个氧分子。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 + 3O2(气) = XO2(气) + 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①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
12.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B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13. 标准状况下,1L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的分子数分别约是多少?相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中分子数是否相等?
14. 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15. 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的滑动活塞隔开,常温时,左边充入1/4体积的N2,右边充入3/4体积的H2和O2的混合气.若右边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活塞停留在气缸正中,则原来混合气中H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
课时4
1、D 2、C 3、B 4、A 5、AC 6、C 7、BC 8、B 9、CD
10、H2、N2、O2 ; H2
11、(1)31564; 8.48×1026 ; 34300 ; 9.22×1026
(2)①672mL ②76g/mol ③C、S
12、24g/mol 27g/mol
13、1/22.4 , 1/22.4 , 2.69×1022 , 相等
14、CO2 : 0.15mol , CO : 0.3mol
15、4:5(氧气过量),7:2(氢气过量)
www.
PAGE
- 1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量
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宏观的量用微观表示非常的巨大,使用不方便!
能否在宏观(可测)量与微观量之间建立一个物理
量和单位,用合适的数值表示很大数目的微观粒子
联系生活
日常生活中,当某物质的质量很大时,一般不会用克表示,而用吨等更大的计量单位表示,如一辆汽车的质量为3吨,不会说是 3×106克。再如做某事花去10分钟时间,我们不会说成是用了1.9 ×10-5年。人们喜欢选用一个合适的计量单位,把很大或很小的数值变为适中的数值,便于计算、使用。
提出设想
宏 观
(质量等)
微 观
(粒子数)
微粒有哪些呢?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电子、
中子、
物质的量
“集体”是由许多固定数目的微粒组成
微粒:
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基本物理量 符号
电流强度 I
发光强度 Iv
长度 l
质量 m
时间 t
热力学温度 T
物质的量 n
解决问题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
对“物质的量”理解
能否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物质的量所表示的对象是什么?
“粒子”指具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比如:NaCl)
讨论:
基本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单位符号
电流强度 I 安培 A
发光强度 Iv 坎德拉 cd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 Kg
时间 t 秒 s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解决问题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摩(尔)
度量对象: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电子、
中子、
微观粒子:
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微观粒子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3、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判断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1mol苹果
1mol O
1mol花粉颗粒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olH2O
1mole-
1molOH-
1mol钠元素
1molNaCl
不对,不能指宏观物质
对,指氧原子
不对,不能指宏观物质



不对,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说种类
对,特定组合
1mol氢
不对
1mol粒子
?个
一打铅笔12支
一令白纸500张
……
米:光在真空中 s的时间间隔内所进行的路程的长度为1 m。
摩尔: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为1摩尔。
—— 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粒子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同即为1摩尔。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需要统一的度量衡
0.012kg C-12
微观构成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6kg
求: 0.012kg 碳-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思考]
解:
≈ 6.02×1023
0.012kg
1.993 × 10-26kg
碳原子数=
1mol任何粒子
NA个
阿伏加德罗常数
约为6.02×1023
1. 1mol H2SO4中含有 个硫酸分子。
2. 2mol H2O中含氧原子 个。
3. 0.5mol NaOH中含Na+ 个。
NA
2NA
0.5NA
试试看:
物质的量(n)
微粒数(N)
4. 2NA个H2是 mol。
2
1、5mol的O2中含有 个氧原子;
10NA
练习:
2、1.204×1024个H是 mol ;
2
3、x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其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x/NA
x/NA
4、1molNa2SO4中含有 molNa+ , molSO42-,
共含有离子的个数约为 个。
2
1
3×6.02×1023
2
1
2
1
约12.04×1023
约6.02×1023
1molH2O含 个H, 个O
1个 H2O含 个 H, 个O
1molH2O含 molH, molO
2NA
NA
1molCO和1molCO2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C原子数 ④O原子数
A.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① ② ③
试试看:
【课堂练习】
1. 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 HCl B.3.01 x 1023 个碘分子
C.12g 12C D.0.5mol CH4
2. 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01 X 10 23个 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物质的量
本课总结
基准:NA
1、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的物理量
2、专有名词,不能随意拆开
3、对象为微观粒子及其特定组合
单位:摩尔
1、是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量度对象是具体微观粒子及其特定组合
3、使用时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1、准确值:12g12C所含原子数
近似值: 6.02 1023
n=
NA
N
2、
=
N2
N1
n2
n1
基本物理量
【课后思考】
1molC-12的质量0.012kg,那么1mol其他物质的质量又是多少呢?第1单元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实验现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
应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实验2] 胶体的净水作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过渡] 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验2]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导电 原来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结论: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练习]
书写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教 学 课 题 【必修Ⅰ】§1-1-4.物质的分散系(1)
教 学 课 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 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常见类型。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并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 1、会区别胶体和溶液。2、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3、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情感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知观。2、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教 学 重 点 电解质的电离;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 学 难 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 学 方 法 实验演示,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学生课前活动 课堂笔记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2.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知识点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溶液浊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外观性状稳定性丁达尔现象能否透过滤纸举例
学生课前活动 课堂笔记
知识点三:胶体的分类制备及应用知识点四:电解质的电离1 .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知识点四: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电离的过程:电离方程式
问题解决1、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D)
A.外观混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问题解决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能得到胶体的是(B )
A.冷水 B.沸水 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
问题解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CaCO3投入水中,溶液不导电,说明CaCO3是非电解质
B.SO3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故其属于电解质。
C.一种物质如果不属于电解质,则一定属于非电解质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说明除了酸碱盐外,Al2O3也属于电解质。
问题解决4、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 H2SO4 HNO3
Ca(OH)2 Ba(OH)2
NaOH CuSO4 KNO3
Na2CO3 NaHSO4
课后练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B)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
C.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是纯净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
2、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 (D)
A.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加热煮沸
C.加入足量的盐酸 D.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效应)
3、下列属于胶体的是 ( C )
A.生理盐水 B.泥水浆 C.牛奶 D.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4、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 CD )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D.Fe(OH)3溶胶
6、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主要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间的距离不同
B.不同分散系其对应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
C.1molO2与1molO3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
D.1mol氢气所占体积约22.4L
8、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 ( C )
A.18≤m≤128 B.369、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B)
A.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
B.KNO3是电解质,因为KNO3能溶于水
C.Na2O2是氧化物,因为Na2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D.H2SO4是酸,因为H2SO4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
10、“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纳米(nm)=10-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A.有丁达尔效应 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1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B)
A.CuSO4 B.CO2 C.HCl D.CH3CH2OH
12、明矾净水的作用是 (C)
A.除去水中氯离子 B.除去水中钙离子 C.除去水中悬浮物 D.杀死水中细菌
13、物质发生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D)
A.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个数 B.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质量
C.每个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D.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
二、填充题
1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物质应是气体)
②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未指明条件——标况)
③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④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⑤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只在标况下)
⑥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不一定)
15、下列物质:①水 ②氨气 ③盐酸 ④烧碱 ⑤硝酸钾 ⑥酒精 ⑦汽油 ⑧蔗糖(用编号回答)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16、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17、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 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18、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阴阳离子)的过程叫电离。某些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时,形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它们所带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它们形成的溶液(不显)电性。
三、计算题
19、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gNaOH溶解在99.9g水里,接通直流电源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端放出的气体是O2,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变为0.2%时,有50g水被分解。
20、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
(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100g
(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7.5%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