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复习课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
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一般分为:
又:化合物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化合物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
三、物质的分散系
分散系(混合物)
四、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五、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图
六、原子的构成
1.原子(X)
2.关系式: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______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了数+________
七、离子的检验
1.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已知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密度
B.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C.已知一定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1.01×105 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所制得的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4.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L B. L
C. L D. L
5.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6.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与N2的摩尔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
D.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
7.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分离物质的仪器是( )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⑦
8.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①NaOH固体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次,洗涤液也均转入容量瓶中 ⑤使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9.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
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B.纯净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氯化钠是钠盐又是氯化物
D.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
10.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1.(1)相同物质的量的CO2和O2,其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氧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质量相同的CO2和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其分子数最多接近____________,最少接近_____,氧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
12.下图是医生为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葡萄糖12.5 g生产批号:0909203有效期:至2012年9月
(1)该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
(3)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HCl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五步操作中,最后进行的是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的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灯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Na2CO3溶液已经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按下表中步骤配制500 mL 0.200 mol·L-1的KCl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1)计算所需KCl的质量 需要KCl的质量为______g
(2)称量KCl固体 称量过程中主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3)将KCl加入100 mL烧杯中 为加快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500 mL容量瓶中 为防止溶液溅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5)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在进行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你认为按上述步骤配制的KCl溶液的浓度是否为0.200 mol·L-1,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2.0 mol·L-1 CuSO4溶液和1.0 mol·L-1 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计算:
(1)混合液中CuSO4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液中Cu2+、H+、SO的物质的量浓度。
本专题复习课
知识网络
一、
如Fe、Cu、Al、Na等 如H2、N2、O2、C60等 如He、Ne等 如CH4、C2H5OH、CH3COOH等 如HCl、H2SO4、H2CO3等 如NaOH、KOH、Ca(OH)2等 如NaCl、CaCO3、NaHSO4等 如CO、CO2、CuO等 如HCl、NaCl、NaOH等 如NH3·H2O、CH3COOH等 如C2H5OH、C6H12O6、CO等
二、
2.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四、
状态不同 不溶的 挥发性不同 溶质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可溶性固体 沸点不同 互溶的液体 二者互不相溶 互不相溶 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溶剂中
六、
2.电荷数 电荷数
七、
①颜色 状态 气味 ②颜色 有无沉淀 气体
强碱 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BaCl2(CaCl2)溶液 与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取试液能与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 蓝色 浅绿色 黄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
课后作业
1.D [①和④中均用玻璃棒引流。]
2.B [根据相关关系式可确定M=ρ·V标、M=、M=NA·m(分子),故答案为B。]
3.B [A项中含有NA个氢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B项中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3 mol,故原子总数为3 NA;C项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则100 mL溶液中Na+的数目无法计算;D项中水在标况下不是气体,一定体积的水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4.A [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NA=b,所以M= g·mol-1 ,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c g÷×22.4 L·mol-1= L。]
5.D [首先应以500 mL来计算胆矾或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得出应用12.5 g胆矾或8.0 g硫酸铜,因此A、B项错误,由于配制500 mL溶液,故C加水500 mL是错误的,而应加水稀释至500 mL。]
6.C 7.B 8.D 9.B 10.D
11.(1)1∶1 3∶2 1∶1 8∶11
(2)NA 0.5 NA 2NA
12.(1)237.5 g (2)1 g·cm-3 (3)0.28 mol·L-1
13.(1)③ (2)②①③④⑤ (3)除去Ca2+以及加入的过量Ba2+ 取上层清液直接滴入Na2CO3溶液,不再产生沉淀 (4)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或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导致液滴或晶体飞溅
14.(1)7.5 (2)托盘天平和砝码 (3)搅拌、加热
(4)用玻璃棒引流 (5)加蒸馏水至容量瓶中的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不是 因为该同学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15.(1)c(CuSO4)=1.0 mol·L-1 c(H2SO4)=0.5 mol·L-1
(2)c(Cu2+)=1.0 mol·L-1 c(H+)=1.0 mol·L-1 c(SO)=1.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