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摇篮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摇篮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3 10: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能通过肢体动作感受歌曲风格;
通过学习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二) 过程与方法:
1.从聆听入手,用比较的方法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2.通过哼鸣和模唱感受旋律的变化。
(三)知识与技能
1.能用温和的声音有感情演唱《摇篮曲》。
2.通过演唱感知和掌握摇篮曲风格: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常带有动荡感的节奏型。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与风格,能用连贯柔和甜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情感情绪的把握,弱气力度的掌控,附点音符及倚音的把握。
教材分析:《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与19世纪末,是古今摇篮曲颇负成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是为祝福好友法柏夫人生第二个孩子而创作,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因此此曲为3∕4 拍带有摇晃的感觉,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母亲对孩子真挚的怜爱。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声音性格在变,在加上这是一首母亲的歌,是母亲唱给孩子听的歌,学生是听者喜欢听,让他们有感情演唱当大人的角色有点难,不太感兴趣。只有通过备课挖掘教材,用聆听比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095751333600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教室简短练习哼鸣。
2 ∣3 4∣5 4∣3 2∣1 —∣

一、导入:
师: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主题是《乐海泛舟》,那就让我们一起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去赏析与演唱西方几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雅俗共赏久传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聆听之前老师先放两段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这两段音乐从力度什么不同吗?
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摇篮曲》舒伯特,学生听后讨论回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摇篮曲》
速度: 中速稍快 中速稍慢
力度: mf铿锵有力 mp温和
情绪: 激昂 温馨、甜美
师结:音乐体裁不同,音乐风格就不同,不同的音乐风格用在不同的场合,那如果是哄宝宝睡觉,你们觉的哪首合适场景一些,引出摇篮曲。
二、新课
1师:那我们今天来欣赏并学唱一首摇篮曲,它是19世纪末流传至今的摇篮曲中代表作品之一,德国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2、聆听《摇篮曲》让学生感受体验情绪并说一说。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小结:旋律简单,曲调柔美宁静,语气安详细腻,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勾画了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3、简单认识音乐家勃拉姆斯及创作背景。(略)
4、再次聆听并用肢体做律动感受歌曲是几拍的?
369189033782000①晃动身体;②拿起书作摆动摇篮的姿势。
5、视唱曲谱,第一遍老师视唱,学生指挥 ,第二遍老师指挥学生唱,注意弱起,前倚音后倚音的学习,结束时渐弱。
6、哼唱全曲,老师钢伴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用Lu模唱,难点的地方提出来练习,附点、倚音弱起等。
7全班有感情朗诵歌词,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8完整演唱,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注意感情处理表现出摇篮曲的意境之美。
三、拓展
⑴聆听音乐片段找出摇篮曲,师:根据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摇篮曲的风格,对摇篮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老师播放四首音乐片段,请你们认真聆听,里面有没有摇篮曲。
① 不是 ② 不是 ③ 是 ④不是
⑵拓展欣赏舒伯特《摇篮曲》和我国东北《摇篮曲》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小结……,许多大作家如莫扎特,舒伯特都写过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成器乐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现我们再听听舒伯特《摇篮曲》和我们本民族东北《摇篮曲》,请大家记住它们的同时,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实践与创作:(根据时间)
让学生对旋律进行创编,通过对节拍和节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节拍和节奏的变化能影响音乐的风格。
33 5 ∣ 33 5∣ 35 i7∣ 6 5∣
23 42 ∣ 23 4∣ 24 76 ∣ 57 i∣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对摇篮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母爱无边,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一技之长,让自己拥有知识的同时,能有一颗善良感恩之心,来报答母亲无私之爱。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所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听进行比较找异同。更能加深印象。
八年级学生已是大孩子,不太容易回忆儿时躺在摇篮里,躺在妈妈怀里的感觉,有些同学歌曲情绪不是把握很好,在简单的律动中放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