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地理全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鲁教版必修1)(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一地理全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鲁教版必修1)(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8-30 09:00:16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3.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不同,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 和 。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和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 ,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 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 平行,沿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 和 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 和 类型组合。地表景观( 、 )随高度发生 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 及 ,通常是 , ,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 、 、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二、学习过程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探究一: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1.读图3-1-1,思考:
(1)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

(2)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3)这些差异有什么规律可循
2.读图填空:
(1)读图3-1-2,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 、 、 、
,体会其变化规律性。
(2)请你将图3-1-2与图2-4-1对照,然后填写出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 ( 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 气候(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的东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
极地气候气候( 极地地区) 。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二: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分类的?
1.读图3-1-3、图3-1-2、图3-1-3探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 三个自然带。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体沿 伸展, 更替。
(2)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到处是 ;夏季短暂,气温 递增,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 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较小,而 特别是夏季的 成为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00C,属于 ;而最热月均温高于00C,而低于100C的地带,属于 ;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100C的地带,属于
2.读图3-1-6、图3-1-7、图3-1-8,探究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我国沿北纬40 0纬线,从沿海到内陆,随着 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 、 逐渐过渡到 。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 控制,在大陆 的 表现得比较明显。
(2)以亚洲为例,结合图3-1-2和图3-1-9,说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与地表热量、水分的关系。
(三)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探究三: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相似性
1读图3-1-11,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 ,但 。
2.读图3-1-12和图3-1-13,分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3.举例说明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3)自然带A——D ——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__ 。
2.结合图3-1-10读下图,探究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的影响因素: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的自然带类型分布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珠峰南坡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
(3)珠峰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________,原因?
(4)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
4.由于受 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0附近。高大的 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并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从而形成
了 的狭长荒漠带。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位置
读图,回答3—4题。
3.①地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4.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分 B.温度 C.高度 D.光照
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 ( )
①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②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③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或条带状④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在我国大陆东部,坐汽车从北向南,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
7、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分异现象
8、 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9.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 ( )
A..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B.是以土壤为基础的
C.是以水份为基础的 D.是以地形为基础的
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11.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12.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3.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地域分异的哪种规律? (   )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6.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17.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 )
18.下列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因素的是 (   )
A..地形起伏 B.洋流 C.纬度位置 D.海陆分布
19.从沿海向内陆,各种自然带的逐渐代替较为明显的是 (   )
A..中高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低纬度
20.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
A..内陆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①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
(2)图中③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分异规律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22.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
名称:B是________带,E是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带由A→B→C的依次
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带性
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3)图中自然带由E→A→D的依次
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呈现_________地带
性分异规律,这最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
_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5)图中渔场F位于海洋拉布拉多寒流与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2)依次填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热带疏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二)1.(1)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
(2)冰天雪地 由北向南 水分条件 热量条件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1)降水量 森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水分条件 中纬度地区
(2)以亚洲为例,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苔原带。这是由于从赤道向两极,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依次递减,导致温度带变化,进而引起自然带变化。
亚洲中部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是由于由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依次递减的缘故。
(三)1.有些相似 并不完全相同
2.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该山地处热带,山麓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样就为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留下了多种热量带的变化空间;第二,该山海拔高达5895米,这样的高度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进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带。
3.在农业生产中,就能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就会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突出重点。
三、
四、1.(1)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2.(1)A.针叶林;B针叶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珠峰南坡相对高试大,坡度比北坡缓。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的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自然带。 (3)低;南坡冰川属海洋性冰川,北坡属大陆性冰川 (4)珠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因南坡基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向阳坡,具有亚热带特色,而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色,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基础:
,分异基础: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S
S
S
N
S
N
N
N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 ,分异基础: 热量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 ,分异基础: 水分差异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鲁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 2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
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3)自然带A——D ——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__ 。
12.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
(2)A处自然带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分布,如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个地区),B地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相选择题
1.B 2.D 3.C 4.C 5.A 6.B 7.A 8.C 9.B 10.B
二、综合题
11.(1)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12.(1)海拔高低差异大 热带雨林带
(2)亚马孙平原 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降水也较少(共48张PPT)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考试要求:
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形成、影响因素和非地带性影响因素和分布。
运用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
一、知识要点巩固
1、自然带的概念和命名: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的 和 不同, 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状分布,构成了自然带。
由于 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0
10N
20N
30N
40N
60N
70N
80N
90N
M
K
L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
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季
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鱼冰原带
2、陆地
主要的自然带:
A
B
C
D
E
F
G
H
I
J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更替
3、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
分异规律 简单
图示 描述规律 影响
因素 典型
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填图比较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平行海岸延伸
垂直海岸更替
热量
水分
低纬与
高纬地区 
NH中纬
地区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水热
组合
低纬度
高山
二、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分析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会绘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季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海
气候
亚季
气候
温季
气候
温带大
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
0
10N
20N
30N
40N
60N
70N
80N
90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
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季
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鱼冰原带
思考:
气候类型一样,自然带一定相同吗?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一定一样吗?
甲、乙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B区域的自然带类型是( )
图中主要反映的是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
问题探究二:
分析识别某地的自然带
及其分布规律
写出各地的自然带的名称:
1-2-3-4的更替是以 为基础的,3-5-6表示地理环境从 向 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2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同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名称是 。
图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属于 自然带。
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试分析BCDEFGN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和自然带?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该地区位于我国(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B
问题探究三:
掌握垂直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
读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怎样确定的?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
自然带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类似于从赤道至两极的变
化规律
基带的确定:
②带谱的变化规律
山地的基带由水平地带性规律确定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
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相似 。
将下列自然带名称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A针叶阔叶混交林 B 高山荒漠带 C 高山草甸
D 常绿阔叶林带 E 针叶林
该山地应该位于地球纬度带中的 带
D
A
E
C
B
图中123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A
A
A
③影响带谱繁简的因素
④带谱的形态:
⑤判断山地所处的位置
阴坡
阳坡
背风坡
迎风坡
纬度与海拔高度-----纬度越低,山体越高,
自然带越丰富
坡向-----向阳坡、迎风坡带谱较复杂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与北半球暖温带
山地相吻合的是( )
先看基带:
再看带谱的形态:
D
判断该山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 5N B 25N C 35N D 45N
该山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水分状况 C 热量差异 D 土壤差异
B
C
问题探究四:
有关雪线的一些问题
雪线的概念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
线, 称为雪线。
雪线的测定
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在哪里最高,为什么?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
A
下图是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分布状况图:
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 B 气温 C 海拔高度 D 洋流
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
A 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
B 降水量的纬度分布
C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 对流层厚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天山、
乞力马扎罗山案例分析
迎风坡雪线低
扫描四座山的图。
北坡为阴坡且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雪线低
北坡是迎风坡,水分条件好,雪线低
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
南坡为向阳坡,雪线高
降水的影响更大,最终是南坡雪线低。
图中虚线表示雪线,则( )
A N坡为背阴坡又是背风坡 B 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内
C S坡为向阳坡又是背风坡 D 位于南半球,N为迎风坡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温度T可能为( )
A T夏<25C B T冬>10C
C 7月气温在15C以下 D 一月气温在18C以下。
D
相对高度为3000米
C
读天山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图:
判断哪一侧为北坡,哪一侧为阳坡?为什么?
B为北坡,A为南坡。
因为天山北坡为迎风坡和阴坡,降水丰富,热量条件较差,因此雪线较低。
写出垂直自然带的名称:a b c d .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
是 。
该分异规律与 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的原因是 。
112页27题。
问题探究五:
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
的关系:
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62N—68N B 52N—58N
C 50N—54N D 52N—62N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
高度(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B
C
同一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的
海拔高度越低
自然带1是 ,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
自然带2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的理由是 。
自然带3 所属气候类型一般为 气候和 气候。
5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分布地区是 ,
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
带是 。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 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 沿Y方向纬度增加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 山东丘陵 B 江南丘陵
C 刚果盆地 D 西欧平原
A
B
问题探究六:
非地带性规律
想一想:
为什么荒漠中会有绿洲?
鸣沙山和月牙泉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案例:
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由于受寒流影响 形成狭长的荒漠带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受海拔影响,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南半球高纬度,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此处缺失陆地,从而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掌握自然带的概念;
掌握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探究气候与自然带的相关性;
观察主要自然带景观图,熟悉其特征;
分析热量、水分和高度的变化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探讨自然带的分异和成因。
情感态度与图价值观
尝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增强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地带性规律的成因
【学法指导】
1、从常见的自然景观差异入手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各大洲以及主要经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熟悉自然带的分布,理解在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还可以借助气候分布图,分析两者的相似性。
2、比较图3-1-3至图3-1-5三幅景观图在景观、纬度、热量上的差异,掌握从赤道到两极分异的特点及成因。使用同样的办法掌握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参照珠峰垂直自然带图认识垂直抵御分异规律的更替方向、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联系实例了解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结构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你曾经从海南岛到黑龙江,或者从上海到乌鲁木齐长途旅游过,你是否注意到各地在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
【景观图】图3-1-1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
【提问过渡】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些就是我们这节内容需要解答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探讨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投影片】学生自学回答
项目 内容
概念
表现
成因
【介绍概念】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自然植被是自然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过渡】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而且普遍存在,这种地域差异是有其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索。
【投影片】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提问】从非洲南端沿东经20度经线向北走,一直到非洲北端,可以看到自然带有何分布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律?
【景观图】图3-1-5三幅景观图、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提问】分析景观的差异原因。
学生就近分组讨论,归纳:由于纬度位置不同→气候的水热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的差异→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教师强调】这种陆地景观的差异是沿纬度变化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上的分异。
【投影片】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提问】在亚欧大陆中部,沿北纬45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可以看到自然带有何分布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律?
【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景观。
【提问】分析这两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学生就近分组讨论,然后归纳:由于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的水分状况不同→植被和土壤产生差异→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教师强调】这种陆地景观的差异是从沿海向内陆变化而产生的地域差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区域尺度上的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投影片】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提问】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自然带有何分布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就近分组讨论,然后归纳:从山麓山顶,海拔增高→气候的水热组合变化→植被和土壤变化→自然景观发生垂直变化。
【过渡】由于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洋流等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陆地环境还有局部尺度的分异,物品们称之为非地带性分布。
例如:山地的坡向也会导致地域差异,阳坡和阴坡的热量状况不同,因而植被类型不同;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状况不同。因而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教师归纳】各地由于热量状况、水分条件、海拔以及局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现实中复杂的陆地环境,甚至于地球表面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过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就是上述各种地域分异的综合体现。
【投影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读图提问】
(1)图中都有哪些主要陆地自然带?
(2)哪些自然带的分布符合沿纬度变化的地域差异?
(3)哪些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从沿海向内陆变化的地域差异?
(4)找出高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地区。
(5)找出哪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通过读图进一步加深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认识。
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回答我们在一开始向大家提出的问题,也就是P58:图3-1-1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评价指导)
参考:不同地区由于热量、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相同气候区还有土壤、光照等条件的差异。而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适宜生长的环境,因而在不同的自然要素组合形成的地理环境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
植物的生长、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植物的种类分布、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反推环境特征。
植 物 地理环境 主要特点
干枯的胡杨林 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网稀疏,植物贫乏,土壤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少
椰子树 热带雨林区 热带榆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网稠密,森林茂密,植物种类多,动物多样,土壤淋溶强且呈酸性
雪莲 高寒荒漠 高山气候,冰雪广布,植物稀疏,土壤发育程度低
荷花 水湿环境 湖沼、池塘等内陆水域
[经典例题1] (2003年高考全国卷)
读图3-8-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这一内容。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是热带沙漠带,故而①处的自然带为热带沙漠带。②地受来自海洋西风带的影响,降水丰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地由于受高山的阻挡作用,地处西风带的背风一侧,降水稀少,为温带草原带。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答案:1、C 2、A
[经典例题2](1990年高考题)
下列四个自然带,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 )
A、南美洲的热带草原带 B、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洲的温带草原带 D、非洲的热带雨林带
解析:这道高考题迷惑性较大,一般选择题只要求选出1—2个答案,但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选出4个答案,实在出乎考生意料。在解题时只要在看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有理有据,就可以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要被常规定势所左右。
答案:ABCD
[经典例题3]
(2002年高考上海卷)
读图3-8-6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或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
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
解析:本题考查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受气温的影响,南坡气温比北坡高,因此,南坡的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由于天山南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严重缺水,而天山冰雪融水正好为该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是夏季,接近冰雪的地方水分较为充足,牧草生长较为旺盛,所以,在北坡的牧民夏季应该将牲畜赶往接近冰雪的高山草甸地区。第3题考察的是初中地理内容,天山南北坡是牧场,不可能放牧沙漠地区的骆驼,三河牛是内蒙古的特有牲畜,滩养是宁夏的特有畜种。
答案:1、垂直 高 绿洲(或灌溉) 2、A 3、B
【评估检测】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图3-1-1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读图回答1-3题。
1.植物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3-1-2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
A.30°S,118°E B.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
3.该树生长地区自然带可能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4.位于大陆东、西岸,纬度在40 -60 之间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苔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沿北回归线分布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3-1-3为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光照和热量 B.地形和光照
C.地形和热量 D.降水和光照
7.甲地的阔叶林主要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8.下列自然带中,植被景观季节变化明显的是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极地冰原带
9.关于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B.陆地上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C.各陆地自然带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D.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域物质和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10.关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D.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二、综合题
11.图3-1-4表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12.读图3-1-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___  ___(自然带)。试分析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环境要素差异
要素组合差异
物质能量分布差异
自然带差异
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沿海到内陆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
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
地 带 性 分 布
图3-8-7
图3-8-6
图3-1-2
图3-1-1
图3-1-3
图3-1-4
图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