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 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4.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5.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6.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7. 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
8. 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9. 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10. 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二、综合题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D 6.B 7.D 8.A 9.C 10.D
二、综合题
11.(1)海河 淮河 中下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大,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
(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1.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初步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以及防灾措施。
二、预习内容
1.自然灾害:定义
种类
影响
2.洪水与洪灾
(1)洪水与洪灾的区别和联系
(2)洪灾造成哪些危害
3.洪灾的成因 (1)洪水致灾的两大基本环节是
(2)洪水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3) 分析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项目 因素 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4)泥石流的定义、特点、成因。
4.洪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4.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三、学习过程
(一)自然灾害
探究一 如何理解自然灾害?
(1)你认为自然灾害是怎样的?
(2)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3)你认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二)洪水和洪灾
探究二 洪水和洪灾有怎样的关系?
(1) 分析是洪水?洪灾?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2)列举洪水有哪些危害?
(三)洪水的形成
探究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 1 )你能总结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吗?
(2)你认为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3)河道的顺直程度、通常程度、纵向坡度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4)列举一下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
(5)思考人类在流域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常能引发洪水的原因?
(四)泥石流
探究四.你对泥石流有怎样的认识?
(1)找出泥石流的发生具备的条件?
(2)你能描述出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吗?
(3)想一想泥石流易在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你的理由?
(五)洪灾的防治措施
探究五。如何防洪减灾?
你能总结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各有哪些吗?
四.反思总结
某流域发生洪灾的原因
思路一: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自然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分析。人为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析。
思路二:主要分析四大方面。1.流域内的地形地势 2.流域的水系特征 3.流域的气候特点4.流域内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五.当堂检测
1. 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
2、治理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长江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水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
重要作用。
4.2000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地区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摹地区的_______和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常形成_______天气。
(4)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 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4.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5.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6.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7. 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
8. 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9. 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10. 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二、综合题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53张PPT)
唐山大地地震
火山
泥石流造成的滑坡
印度海啸
亚马孙河严重的干旱
洪水流过防洪堤
洪水
干旱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丽江玉龙一中 和秀清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洪水和洪灾的关系
3、洪灾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4、防洪减灾的措施
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
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
灾害呢?
含义: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在自然界发生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
2.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水、干旱、
冷冻害、浓雾、沙尘暴等
1.含义(概念)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
滑坡、泥石流等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面对肆虐的灾害,我们可能恐惧过,我们可能叹息过:“在强大的灾害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呀!”
但是在灾害面前,
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吗?
灾害面前,不需要眼泪!
1、年初的南方的冻雨雪灾
2、5月份汶川大地震
5、7月份的云贵地区的泥石流灾害
6、岁末的寒潮、暴雪
3、胶济铁路列车相撞
4、藏独势力暴力事件
7、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
这些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二、案例:认识洪水和洪灾
1.什么是洪灾?
2. 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洪水 洪灾
直接危害、间接危害
河水溢流
洪水
溢出河滩
冲垮堤岸
冲垮房屋
道路和桥梁
淹没农田
村镇和工厂
财产损失
人畜伤亡
瘟疫传染
病的爆发
电力交通能
源供应中断
商业停止
秩序紊乱
洪灾
洪水的形成及其危害
洪水的形成
对人类造成损害
洪灾
1、自然原因
(1)、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2)、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3)、自然原因导致堤坝溃决
2、人为原因
(1)、流域内植被的破坏
(2)、围湖造田
(3)、占据河道建筑物
洪水的形成原因
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排水速度的变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导
致
流域的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1)流域的汇水速度
(2)流域的排水速度
河谷的顺直程度
通畅程度
纵向坡度
排水
汇
水
3、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排水速度
注
意
1.洪灾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
2.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的区域并且带来危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3.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
三. 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蓄洪
泄洪
分洪
意识、林、体制、
系统、投入
主要的
工程措
施
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修建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降低洪水水位
疏
蓄
锁
分
主要的非工程措施
1、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2、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洪水大小
灾区人口、经济状况
抗击雪灾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 固体物质
◆数量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聚的水
◆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一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二是围湖造田,分洪功能减弱
防治长江的洪涝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一、蓄洪:固堤三峡工程
二、分洪:退田还湖
三、泄洪:取直河道
四、中上游水土保护林
1.降水集中
2.季风不稳定性
3.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加剧
4. 缺乏蓄洪、泄洪场所
5.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课下思考?
我们云南有哪些灾害?
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防灾减灾?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知识与技能:认识洪水的概念,区别洪水和洪灾;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了解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理解洪灾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能以洪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调查访问 课堂讨论 总结归纳
教学重难点:洪灾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灾害呢?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啊?
学生举例:(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在这时就混销了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待在后面解决!)
接着请大家看看下面一组图文:课件展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后同时展示一幅发生在无人区的火山图片和一幅在有人类居住的地区的火山图片,这两幅图片都是自然灾害吗?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分类(板书)
1.含义(概念) 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2.自然灾害按成因的分类:
(1)气象灾害:暴雨、洪水、干旱、冷冻害、浓雾、沙尘暴等
(2)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赤潮、海冰等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等
(5)宇宙灾害:宇宙有害射线、磁暴等
(6 )人为自然灾害: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属性的灾害, 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陷等
过渡:洪灾是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请大家看图4-2-1
二.教材案例————洪灾 (板书)
1.什么是洪灾?
洪水——洪灾
2. 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直接危害、间接危害
人身危害、财产(经济)危害
3. 洪灾形成的原因
天气、气象
自然原因 地质作用堵塞河道
(1)洪水形成的原因: 堤坝决口
人为原因
汇水速度 > 排水速度 = 洪水
(2)影响洪水的其它因素:
地面坡度 河谷的顺直、通畅
土壤植被 程度、纵向坡度
洪水大小
(3)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灾区人口、经济状况
过渡: 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减灾就意味着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4. 洪灾的防治措施(板书)
(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治水英雄和工程,以及我国现在修建了哪些治水工程?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江都也有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呢?<引江水利枢纽工程>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1)工程措施:措施==>效益
(2)非工程措施:
拓展提问:1.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1954年相比,水量要小、水位要低,却多次决口、隐患叠出?
2.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多次决口、隐患叠出,为什么没有象1954年那样死亡3.3万人之多?
3.简述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1.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左右。
2.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年际变化大。
3.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加剧,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排水能力减弱。
4.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填,缺乏蓄洪、泄洪场所。
5.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作业:
大家可以回家去问一些老人,我们镇江有没有发生过洪灾,多发生在什么时候?灾情怎么样?近些年来为什么没有发生过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