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2.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
C.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等。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小题。
1956年,袁隆平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科研生涯。因被“无性杂交”学说误导,走了几年弯路,后转而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1961年7月的一天,他发现了一株“____________”的稻株。这株稻株颗粒饱满、有10多个8寸长稻穗、长势犹如“瀑布”。袁隆平自认找到了“良种”,____________地做标记、培育,期待来年亩产试验的大增收。怎知第二年,他满心期盼的“良种”,抽穗却____________。“我很灰心,坐在田埂上,呆望着稻株百思不得其解。”袁隆平说。“发呆”中,他突然来了灵感:自花授粉的水稻,出现了杂种后代才有的“分离”现象,( )他赶紧记载和反复统计稻穗参差不齐的分离比例。3∶1!完全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袁隆平兴奋极了:他选到植株,确为天然杂交稻!水稻也确实可能存在杂种优势!尽管当时学术界普遍否认水稻杂种优势的存在,但袁隆平还是坚信“眼见为实”。“实事求是,是做学问的态度。”袁隆平说。为此,他带着夫人、学生,一起寻找他“预测”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吃完早饭就下田,带两个馒头当午餐,忙到下午4点才回家。每天都要在几千、几万株稻穗里寻找,真的就是___________。仅1964年、1965年,他们就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反复试验和积累,最终奠定了世界杂交水稻历史上,截至目前也熠熠生辉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B.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
C.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D.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B.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C.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许有杂种优势。
D.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参差不齐 火中取栗
B.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良莠不齐 火中取栗
C.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良莠不齐 大海捞针
D.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参差不齐 大海捞针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过完80岁生日之后,我有一个理想,就是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现在我又多了一个理想,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世界名校。”在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上,袁隆平对记者再次重申理想,其中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理想,他在多个场合说起。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记者的诸多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总是能省则省,不能省的话就一句带过,但是谈到超级稻,话匣子就合不拢,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扔出来,不管在场的人懂不懂。
“我们正在向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进军。按照计划到2012年实现亩产达到830公斤目标,到2015年实现亩产达到900公斤目标。现在看来,两年之内实现亩产830公斤的目标没问题。今后再努把力,争取提前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言之切切,足见对水稻研究情深。
梦想在变,从500公斤增长到1 000公斤。同样,从杂交稻到超级稻,袁隆平探索了40多年,一辈子干一件事,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饿起来的滋味很不好受啊。”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小时候经常饿肚子,切身的感受,支持他数十年在湖南一个偏远山区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他领衔研究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如今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袁隆平说,如果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技术推广开来,将养活约2.2亿人口。
材料二
袁隆平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有个第一恐怕从来不曾有人想过——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
截至10月9日,隆平高科收盘价为16.73元,在其上市后,其最高股价达到47元。
按照隆平高科最高价47元计算,袁隆平持有的400万股的最大市值为1.88亿。更有一份来自某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价超过1 000亿元。
他列举了自己的收入: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
至于股价:“我从来不管这个事。”他的回答简短且干脆。
说起隆平高科的创立,“刚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又不是生意人!”。他说,今天说袁隆平涨了2分钱,明天说袁隆平跌了2分钱,不好听。
但后来基于两点,他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我的理想是让超级稻走出国门。”于是有外国公司找上门,说他们出钱,占大头,袁隆平觉得划不来。
“品种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凭什么你占大头?”
其次,1999年袁隆平69岁。“一般到70岁,就不能当首席,科研经费就没有那么多,隆平高科说可以每年给200万的科研经费,我说可以。”
就这样,有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出任名誉董事长。
这样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材料三
“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袁隆平抛出他的财富观。
而发生在袁隆平身上与“钱”有关的事,都被当作正面教材宣扬。
其一是喜欢15元的衬衫。曾在出席某论坛时,谈到对金钱的看法,袁隆平曾说: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其二是去年七月,袁隆平院士被市民发现在2008湖南车展上,为给老伴挑选座驾,有报道称,袁隆平“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了”,欲买第八辆车。
虽然议论一边倒地表示支持和理解,但袁隆平还是在武汉给予澄清:“没有的事情,就是当时陪着老伴去车市逛逛,不知道为什么被传成那样。”
“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最朴素的道理最珍贵,这点在袁隆平身上体现明显。
他说:“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而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在做人上,他对青少年的期望是:公字多一点,私字少一点。
他现在大量的工作还是在试验田里:“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都去。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任务。”
“现在有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名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人还是踏踏实实的好,一个人越是出名就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宽,地才阔。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梦想。
不管有多少光环,有多少身份。他说,他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材料四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江西九江德安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等。
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年3月,袁隆平因对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6.下列各项对袁隆平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抱负伟大,播撒大爱。袁隆平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用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造福世界人民。
B.扎根基层,脚踏实地。袁隆平坚守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基本上每天都去试验田。
C.潜心探索,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完成从杂交稻到超级稻的创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完成了从“资本”到“知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D.为人淳朴,淡泊名利。名满天下的科学家,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间;从来不管隆平高科的股价;喜欢穿那件15块的衬衫,戴的表260元,穿的鞋子100多块等。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B.袁隆平的梦想在变,他培育出了亩产500公斤、83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C.袁隆平,数十年埋首田间,潜心科研,攻克难关。在对抗贫穷和饥饿的征途上,他永不停步,即便耄耋之年,仍壮志不改。
D.袁隆平认为,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花钱不奢侈不浪费。“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说明了盛名下的袁隆平做人懂得谦逊谨慎,严于律己。
8.袁隆平有着怎样的财富观?他的这种财富观有什么现实意义?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运用
9.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介绍了“劳模精神”的主要特征,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王进喜、倪志福、时传样、张秉贵、雷锋、郝建秀,王林鹤……到徐虎、王选、袁隆平、李素丽、宋鱼水、许振超、郭明义等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出学习劳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新闻拟标题,不超过30个字。
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正在探索种植的“海水稻”。据了解,青岛市日前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这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袁隆平担任该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该中心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说,目前在青岛的“海水稻”实验仍在推进,未来期望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海水稻很有发展前途。袁隆平介绍,海水稻推广的关键是要提高其抗盐浓度,在育种方面分两个路线:一个是常规育种,把抗盐的特性转移到高产品种上面来;另一个是分子技术,把抗盐的基因克隆出来转移到高产品种上去。他还认为,分子技术效果更好,但难度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2. 【答案】A
【解析】A项,“《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整地讲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
3.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错误,句式杂糅,“根据……”和“以……为依据”两种句式杂糅。B项,“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错误,搭配不当,“选定”与“研究”搭配不当。D项,“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错误,句式杂糅,搭配不当,“根据……”和“以……为依据”两种句式杂糅,“选定”与“研究”搭配不当。
4. 【答案】B
【解析】根据后文可知补写内容只是一种猜想,所以不能用肯定句式;再根据前文“出现了杂种后代才有的‘分离’现象”,可知补写句宜用“也”让文脉贯通,同时用疑问句更符合此时对发现的期盼性推测。
5. 【答案】D
【解析】第一组,超凡脱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前者偏指境界高雅,而后者侧重于“突出”,更适合语境。第二组,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在此语气过重。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更符合语境需要。第三组,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在此不符。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适合语境。第四组,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大海捞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根据前文“每天都要在几千、几万株稻穗里寻找”,可知宜用“大海捞针”。
6. 【答案】C
【解析】材料二原文是“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
7. 【答案】B
【解析】B项,“培育出了亩产500公斤、830公斤、900公斤、1 0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表述错误,因为有的梦想还没实现。
8. 【答案】①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②现实意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说人要生活,追求钱财是合理的;但不能只一味追求钱财而失去道德的准绳,应光明正大索取,干干净净做人。“该用则用”,是说要按照必需、可能的进行合理性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性消费;小气吝啬,守财奴,也失去了占有财富的意义。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要树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的财富观。
【解析】本题要注意通读全文,筛选出要点概括出袁隆平和财富观,再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9.【答案】(1)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道德);教育性(学习)。(2)崇尚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
【解析】(1)由材料“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 可概括出先进性;由材料“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可概括出教育性;由材料“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概括出时代性;由材料“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概括出民族性;由材料“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概括出思想性。
(2)由材料“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可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是体现劳动价值;由材料“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可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是崇尚劳动光荣。
10.【答案】袁隆平种出“海水稻”,计划3年内亩产突破2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