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册第五单元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册第五单元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3 12: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952001060450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估量(liàng) 诽谤(bàng) 忌恨(jì) 卓有成效(zhuó)
B. 诅咒(jǔ) 悼念(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huò)
C. 寻常(xún) 给予(geǐ) 勒令(lè) 繁芜丛杂(wú)
D. 肤浅 (f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 和最受 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 、 他。
A.嫉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 诬蔑 嫉恨 诅咒 诽谤
C.嫉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 诬蔑 嫉恨 诽谤 诅咒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4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选出对第一句话中两个“对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
B.前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亲自参加并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
C.两个“对于”涉及马克思的两大方面的贡献,其位置可以互换。
D.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两个“对于”的内容展开,因而此句是全文的纲。
4.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A.“这个人”和“这位巨人”都指马克思,作者这样行文是为避免重复。
B.“不可估量”强调了马克思对人类贡献的程度无可企及。
C.“空白”表明马克思的地位和作用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弥补。
D.“不久”突出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思的逝世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仍是在揭示马克思贡献的巨大。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悼念乔治?桑
(法)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④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荚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5.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6.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7.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
8.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辞,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说稿的两大特色。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献和力量。
D.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三、语言表达运用
9.吉林省实验中学《花蹊报》举办“感动心灵—— 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孔子、司马迁、刘邦、项羽、荆轲、梁启超、徐志摩、巴金八位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则颁奖词。要求:先将所选人物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所写的颁奖词要符合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30---50之间。(5分)
的颁奖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估量(liàng)”应为“估量liáng”或“估量liɑng”。B项,“诅咒(jǔ)”应为“诅咒zǔ”。C项,“给予(geǐ)”应为“给予jǐ”。
2.【答案】C
【解析】要注意语意轻重。
3.【答案】C
【解析】不能互换。
4.【答案】A
【解析】“这个人”自然指代上文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巨人”指紧承前文,突出其历史地位。
5.【答案】⑴作为肉体的乔治?桑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的乔治?桑却进入了永恒。⑵乔治?桑以一种思想的形态存在,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解析】“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作为肉体的消失了,但作为精神价值,却进入了永恒;“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6.【答案】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和崇高思想。
【解析】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的作用,“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突出她是完善无缺的女性。“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突出乔治?桑有着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
7.【答案】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也是敢于向邪恶与不义斗争的战士,所以在赢得尊敬的同时,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恨。
【解析】本题需要抓住“仇视”分析,“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说明乔治?桑是行善者;“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在赢得尊敬的同时,也会招来少数人的嫉恨。
8.【答案】B
【解析】B项,“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分析错误。
9.【答案】司马迁
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
含垢忍辱,他同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
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
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
一部史记,记载的并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灵魂。
【解析】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2)句式灵活,文笔优美。(3)一字一句,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