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科学》七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第一章 1-3节 )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对于一个科学结论,你应该相信………………………………………………………( )
A.对该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 B.对该科学领域有研究的科学家
C.对该结论进行过实验证实的小学生 D.对该结论有过记载的这本书
2.科学老师在做“会沉浮的气球”演示实验时,装有沙子的气球,吹到适当大小,扎紧口子放在水缸里恰好使气球不浮出水面,也不沉到缸底。若科学老师把气球吹得再大一些,扎紧口子放到水缸里,则气球将…………………………………………………………( )
A.浮出水面 B.沉到缸底 C.和原先一样 D.无法确定浮沉
3.下列工具中,哪种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遥远的星体………………………………( )
A B C D
4.瓦特因水的沸腾能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实验 B.调查 C.观察 D.思考
5.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纳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6.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纳米
7.如图所示,小李测得的小球直径为……………………( )
A.1.45cm B.1.38cm
C.1.3cm D.1.38
8.下列测量中应选择毫米刻度尺的是……………………( )
A.装配教室窗户的玻璃 B.测量操场的周长
C.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人的身高
9.如图是某中学初一学生正在进行的升旗仪式。该校的旗杆高度
大约是……………………………………………………( )
A.3米 B.4.5米
C.6米 D.9米
10.一支钢笔的长度约为……………………………………………………………………( )
A.1分米 B.1米 C.1厘米 D.1毫米
11.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实验者的细心程度 B.测量的次数
C.记数时的长度单位 D.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12.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
A.3.5毫升 B.350毫升 C.35升 D.350升
13.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 D.0.45米
14、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15.下图是本班四位同学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做科学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100ml的量筒 B.50ml的量筒
C.50ml的量筒和滴管 D.50ml的烧杯和滴管
17.小明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1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8米=7.8×1000毫米=7800毫米 B.7.8米=7.8米×1000=7800毫米
C.7.8米=7.8米×1000毫米=7800毫米 D.7.8米=7.8×1000=7800毫米
19.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20.某同学在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忘了写上单位,下列数据中哪一个记录结果的后面单位是厘米 ……………………………………………………………………………………( )
A.一本科学书的厚度为1.35 B.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3
C.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D.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为0.175
2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东方明珠电视塔 B.468米 C.1米 D.测量用的尺子
22.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23.在中考体能测试实心球项目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4.在实验与观察中,我们常常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 )
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5.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案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细致地测量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一次测出10个硬币叠放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完成下列换算:
(1)2米=______厘米=______毫米
(2)7 × 106 毫升=________厘米3=________米3
(3)30000微米=________米
2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_________来扩大观察的范围。例如,________能让我们看到更微小的物体,___________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
28.请补上下列各测量中的单位。
(1)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43__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________;
(3)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体积为596________;
(4)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是2.1_________。
29.369毫米= 米,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是155,这样说对吗?______,他的身高是 。
30.请在测量记录的数值后面加上合适的单位: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是3.5________,硬币的厚为2. 0________,头发丝直径为70________,新铅笔长度为1.75________。
31.一只量筒内盛有6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块石腊,五分之四浸入水中,读数为68毫升,则所测石腊的总体积为_____________。
32.甲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乙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由此可见,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工具的___________决定的。
3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最小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
三、实验探究题(37、38每小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3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若是凹
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某同学测一合
金块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
积为 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
35.在观察“鸡蛋的浮沉”的实验中: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鸡蛋放入水中,发现鸡蛋将
____________;
(2)慢慢往烧杯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轻轻的搅拌,发现
鸡蛋会___________,最后鸡蛋会 ;
(3)往烧杯中慢慢地加水,发现鸡蛋____________,由此实验探究可知,鸡蛋在盐水中是浮还是沉与盐水的_____________有关。
3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圈,总长度
为________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毫米。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7.过年了,小明的爸爸让小明把家里的一年来积下的报纸整理一下,小明想知道厚厚的一叠报纸大概有多少张报纸,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尽快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38.如何用步行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说出你的测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