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化学鲁科版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12学年化学鲁科版必修1同步教学案: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8-30 13: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态,即单质;另一种是______态,即化合物。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
(1)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如碳元素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单质。
(2)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和O可形成______和______两种氧化物。
3.我的收获
(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3)不同种元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____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二、物质的分类
1.初中我们已接触过简单的物质分类,如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我们熟悉的氧化物、酸、碱和盐是按照____________分类的。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
Na2CO3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____的分类法。
②举例:
2.我的收获
①根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②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⑤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知识点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一种单质
C.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2(OH)2CO3]
B.硝酸  烧碱  绿矾[FeSO4·7H2O]
C.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3.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
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B.纯净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氯化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
D.氢氧化钙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
练基础落实
1.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2.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3.《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 600℃)制得了铁,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A.均属于混合物 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
C.均属于纯净物 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4.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
A.CO B.NO C.Na2O D.N2O5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乙醇、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6.下列属同一范畴的物质是(  )
①NaCl ②(NH4)2SO4 ③NH3·H2O ④KOH
⑤Fe(OH)3 ⑥HNO3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练方法技巧
7.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外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备选项 挑选项序号 挑选依据
1 A.NO B.CO2C.SO2 D.P2O5
2 A.S2- B.I-C.Fe D.SO
3 A.HCl B.CO2C.NH3 D.CaO
练综合拓展
8.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
(1)Na2O CaO SO2 CuO ______
(2)NaCl KCl NaClO3 CaCl2 ______
(3)HClO3 KClO3 HCl NaClO3 ______
(4)NaHCO3 Ca(HCO3)2 NH4HCO3 K2CO3
______
9.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1)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
(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②红磷在氧气里燃烧;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④铝箔在氧气里燃烧;⑤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10.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等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将上述5种氧化物按类别填在下列表格中: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基础落实
一、
1.游离 化合
2.(1)金刚石 石墨 C60 (2)CO CO2
3.(1)元素 (2)单质 游离 (3)化合物 化合
二、
1.纯净物 混合物 元素种类 物质的性质
(1)①不同 ②钠 碳酸 可溶性 (2)①不同 分类 ②纯净物 金属单质 Na 非金属单质 C 酸 H2SO4 碱 KOH 盐 FeCl3 Al2O3
2.①混合物 纯净物 ②溶液 胶体 浊液 ③单质 化合物 ④电解质 非电解质 ⑤酸 碱 盐 氧化物
对点训练
1.D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但有些元素能同时形成多种单质,如氧元素能形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能形成红磷和白磷。]
2.B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分类。A项中纯碱为Na2CO3,属于盐,错误;C项中乙醇属于有机物,不是碱,错误;D项苛性钠为NaOH,属于碱,错误,故选B。]
3.B
课后作业
练基础落实
1.D
2.A [由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可知,它们之间可发生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分解反应。]
3.C [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对任一种物质来讲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
4.D [已知题干中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5.D [水银是液态汞,属于金属单质,水蒸气是水,属于化合物,水煤气是H2、CO的混合气体。]
6.A [A中的③④⑤均是碱,而B、C、D中的各项均不同类。]
练方法技巧
7.(1)A 其余均为酸性氧化物(或D 其余均为气体) (2)C 其余均为离子 (3)D 其余均为气体
解析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别。在对物质分类时,要对每一组内的物质从状态、组成特点、性质、实验操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多方位思考分析,寻找规律、明确异同,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和解答。
练综合拓展
8.(1)SO2 (2)NaClO3 (3)HCl (4)K2CO3
解析 (1)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为金属氧化物;(2)NaClO3是氯的含氧酸盐,其他三种是金属氯化物(或从氯元素的价态上找);(3)从氯元素的价态上分析,HCl中Cl为-1价,其他为+5价;(4)前三者为酸式碳酸盐,K2CO3为正盐。
9.(1)从左往右:Fe、Cu S、H2 HCl、H2SO4 NaOH、Ba(OH)2 NaCl、NaHCO3 K2O、CuO
(2)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不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③④为另一类,都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⑤是化合物与氧气反应。
分类标准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⑤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0.(1)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 氧化钠、氧化钙 氧化锌 (2)C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物中,泥土是分散质,而水就是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属于介稳体系。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______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体系。
(2)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3)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FeCl3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知识点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3.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呈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而胶体分散质粒子只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5.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①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③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②和③ D.全部
6.“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无色透明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④Fe(OH)3胶体的制备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9.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有下列三组物质:
①Fe、S、C、P ②H2、CaCO3、HCl、NH3 ③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铁溶液
可以从组成的元素、物质的性质等多个角度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依照下表中第①组的方法,从②③组中选出一种不同类的物质,并指出其分类标准,写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组别 分类标准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第①组 非金属元素 Fe
第②组
第③组
练综合拓展
11.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基础落实
一、
1.一种(或多种) 另一种 分散质 分散剂
2.溶液 胶体 浊液 溶液 浊液 胶体
二、
1.沸水 饱和FeCl3溶液 红褐
2.(1)溶液 浊液 介稳 (2)一束光亮的通路 散射 溶液和胶体 (3)①加热 ②加入电解质溶液 ③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对点训练
1.B 2.C 3.D
4.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 (2)红褐 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1)铁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沉淀;(2)是Fe(OH)3胶体的制法。
课后作业
练基础落实
1.D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
2.C [纳米碳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将其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虽然不如溶液稳定,但比浊液稳定,放置较长时间不会聚沉而析出沉淀。]
3.D [雾是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4.D [溶液和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呈电中性;分散质粒子均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吸附某种类型的带电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其粒子也作定向移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和胶体。]
5.A [①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②项是胶体的聚沉;③项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项符合题意。]
6.B [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粒子直径范围:1 nm~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
7.C [制备Fe(OH)3胶体时用玻璃棒搅拌易形成沉淀。]
8.C [A项中水不是分散系;B项中Fe(OH)3胶粒的个数少于2NA,胶粒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D项中应是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
9.(1)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导致实验失败
(2)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3)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以及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注意事项。
10.
组别 分类标准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第②组 化合物 H2
气体 CaCO3
第③组 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有色 氯化钠溶液
解析 对比同组内各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按照相关的标准归类即可。
练综合拓展
11.(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解析 (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