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纹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逶迤( ) (2)盘踞( )
(3)鹰隼( ) (4)凝眸( )
(5)蛊惑( ) (6)妊娠( )
(7)聚敛( ) (8)镌刻( )
[答案] (1)wēi yí (2)jù (3)sǔn (4)móu (5)ɡǔ (6)rèn shēn (7)liǎn (8)juā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悄 (2)露
(3)颈 (4)伺
2.语境辨析法
(5)前几天,武装越野时背( )负的枪支把背( )部磨破了一大块皮,现在睡觉只能趴着睡。
[答案] (1)qiǎo/qiāo (2)lù/lòu (3)ɡěnɡ/jǐnɡ (4)sì/cì (5)bēi/bèi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斓/澜/阑 (2)缀/辍/掇 (3)螫/蛰/蜇 (4)睐/徕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质疑·置疑
质疑:提出疑问,问清楚事实真相、是非曲直,相当于质问,也可以是提出疑难问题来讨论,寻求解答。它作为动词可直接充当谓语,也可以充当宾语。置疑:动词,相当于怀疑,只是书面色彩更强一些,多用于否定句。这两个词都有“怀疑、疑问”的意思。
(2)推托·推脱
推托:借故拒绝。它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推卸。它的对象是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两者都是动词,都有“推卸”的意思。
(3)万无一失·十拿九稳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经常跟会丢失的或会出差错的事物搭配运用。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经常跟能取得的事物搭配运用。
(4)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国家实力等。侧重于外表的强大。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于形容人,侧重于态度严厉。
2.明确词义
(1)如歌如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悄无声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假虎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声音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哭泣。形容音乐激扬婉转,曲折动人。(2)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3)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用于贬义语境。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成语的运用和画线句子的正误,并改正。
逃亡者希望借此逃离天敌的视线,捕食者希望接近时不引起猎物的注意以增加命中率。两者之间有时也相互模(mú)仿,比如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班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者的抵抗色厉内荏,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班—斑;“模”应读mó;“色厉内荏”改为“外强中干”;画线的句子动宾搭配不当,“逃离”改为“避开”,“增加”改为“提高”。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最________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
②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________的领域。
③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________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④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________“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A.简约 涉足 瞩目 质疑
B.简洁 涉及 注目 质疑
C.简洁 涉足 瞩目 置疑
D.简约 涉及 注目 置疑
A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约:简略,节俭,多指设计风格简单朴素。“涉足”与第②句“四肢”照应。“瞩目”和“注目”都是指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资料链接]
感性的思想者——周晓枫
周晓枫,女,新生代散文作家。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做过八年儿童文学编辑,就职于北京出版社。《十月》杂志副主编。“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得主,主流文坛的散文“四冠王”。
《斑纹》是一篇散文的名字,有时作者也用来简称她的散文集《斑纹:兽皮上的地图》。这个集子里有十篇文章,都是以动物为主题,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自己说,这些作品,“动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温存。嗜肉本性使人类中的大多数难以变成素食主义者,包括我自己。但仅从自私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会发现,对于动物,欣赏它们的歌声或动态常常远比侵犯他们的肉体更能带来愉悦”。
[文本鉴赏]
本文通过对蛇、斑马、鲑鱼、老虎、奶牛等动物的描写,说明了斑纹对生物的意义。作者用无处不在的形形色色的斑纹,说明了众生平等,生活中众生应相互关爱,众生共同创造了和谐的生存环境。
[答案] ①生理特点 ②排列规律
一、研习课文第1~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2段中“盘踞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笔直地滑入深处”一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蛇在生活中的几何形象。
2.作者在第3段引用《圣经》中关于蛇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仅说明了蛇这种动物的斑纹,更生动细致地塑造了一个阴鸷、诡秘、凶险、恶毒的形象,使文章富于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二、研习课文第6~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6段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蓑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打比方:如蓑鲉的背刺和鳍叶使它“有若非洲部落的酋长”,蓑鲉身上的斑纹像藏宝图,蓑鲉的懒散泳姿像植物。这些比喻表现了蓑鲉斑纹独特、神秘的特点。②作比较:把蓑鲉和其他鱼种进行比较,写出了蓑鲉斑点与斑纹的与众不同。这样,以蓑鲉为例,说明了蓑鲉斑纹的作用,使它显得强大,又便于隐蔽。
4.作者在第8段中是如何描绘梅花鹿群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展开想象,运用了大量新奇的比喻,如“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漂移的花园”“月光下的营地”“凝眸星宿”“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等来描绘鹿群。②新奇的比喻,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显示出在作者眼中的生命是如此繁盛、绚烂多彩、摇曳多姿。
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5.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将人性与物性视为一体,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也有人张扬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的观点,体现了一种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的理念。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观点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和仆人。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和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也才会越来越光明。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运用了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这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阐释和表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写法指导
一般而言,在记叙文里,除了以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在说明文中,要增加议论抒情,适当以议点睛,以情着色。
在议论文中辅以叙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济、形象生动的效果。
对散文而言,更是要兼用多种表达方式,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启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怀,做到各展其长。
3.迁移运用
请你任选一个事物,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写一篇短文。可参考下面的事物,也可另外选择。200字左右。
一朵花 一盏灯 一片云 一棵树 一支粉笔 一颗流星 一只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一朵花
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记叙)
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哭泣。(描写)
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伤心自己惨淡的身世?(抒情)
不要哭泣,不要流泪。你虽没有牡丹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芬芳,但你有淡淡的清香;你虽没有栽插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的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吮吸着天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自身宝贵的、顽强的生命力。(议论)
这是一朵朴实无华的孤独小花。 (说明)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关爱自然
周晓枫带着一种人与自然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看待这个世界。五光十色的斑纹构成了姿态万千的风景花园;蛇、鲑鱼、瓢虫、鹿、老虎、斑马、毒蜂,直到人类、大地、宇宙、内心等。无论你是否喜欢,自然界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仅如此,作者还对万物的启发意义作了引申性的阐发,对主宰这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对天地自然持久的热情关注和对世界诸多存在的悲悯及敬畏之心”成就了周晓枫,也成就了其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应用角度】 “人与自然”“和谐”“悲天悯人”等。
2.素材应用
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不应该高高在上,把自己看作地球的统治者,因为在自然界中人类与其他生命一样,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动物都是神奇美丽、令人感动的生命体,都没有理由被人类捕杀。正如周晓枫在《斑纹》中所说,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因此,我们应该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只有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如果只为眼前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无异于自掘坟墓。
[群文阅读]
导读:阳光煦暖,春意融融,柳条舒枝展叶,桃花绽放吐蕊,万物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独特与精彩。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多么不容易,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呵护、关爱、珍惜。敬畏生命,心底才会生起怜悯之心,珍惜别的生命,也更爱人类自己。敬畏生命,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生命。
鸟 群
⊙周晓枫
只要有土地,就会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土地是最伟大的魔术师。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最初的繁荣。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模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
鸟是天堂撒下的花籽。流浪的鸟,会让任何一棵树享有新娘的光荣。微风过处,它们隐身在很低的草间;瞬间穿越乱密的枝条,确定通畅的航道,并且不影响飞行的速度;树叶茂盛,在这绿色的宫殿中,精灵们在错杂的阶梯间弹跳,孩子一样的天真;夏日的正午,鸟儿疾速飞过,投射下来一小片清凉的暗影,这些细碎的斑点在大地上跳动——我听得见那好听的声音。
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爬有失身份,上天曾以此作为对蛇的长期刑罚。平凡地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众心理。游大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看着鱼单调的生活不觉得有什么长久的乐趣,进而看出鱼鳃的鼓合似也在模仿扇翅的动作。只有飞最自由。
据说,两亿年前,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动物。这非凡的本领后来被鸟超越。鸟类的技术显然更娴熟,方式也更为崇高,相比之下,除了蜻蜓和蝴蝶等有限的几种,其他虫类所谓的飞,更像是奇异的跳高或跳远方式。因为飞,鸟的视角比别的动物都要高远。并且,鸟中最普通的野鸭都既会飞,又会走,还可以游——它们才称得上见过大世面。
我小时候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飞,甚至有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练习,幼稚而徒劳地挥动双臂,以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终有一日飞动起来。我还不明白有些愿望终生无效,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映照出现实生活的窘态。直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会梦到自己悬浮于空中,算是对早年寂寞理想的呼应。
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
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
啄木鸟每天在坚硬的树干上敲呀敲的,却不会得脑震荡;仙鹤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不怕站在寒冷的雪地上;鹈鹕松弛的下嘴唇,松鸦严谨的八字胡;黑鹭的蝙蝠侠斗篷,企鹅的黑白晚礼服……
它们的声音怎样打动我的心肠,花腔的情歌,押韵的诗诵,战斗时的号角,将死前的叹息……在我看来,甚至靓女故作港台腔“哇”的惊叹之声,也不若乌鸦来得爽直。
除了风格迥异的鸣啭方式,它们还有各自独特的飞翔节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鸥的圆舞,佛法僧的狐步,雨燕的华尔兹,大雁的集体舞……鸟优美地起伏身体,天空中充满生动的舞蹈。
鸟有留鸟和候鸟之分。我们的身边,有些是此地的永久居民,有些只是匆匆过客。
候鸟整整歌唱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它们就要赶上秋天的末班车走了。这些阳光与花朵的忠实信徒,这些充满无限诗情的浪漫主义者,这些不畏艰险的伟大旅行家,一年一度,就要踏上遥远地征程。作家这样羡慕着鸟的迁徙习性:“野鹅比起我们更加国际化,它们在加拿大用早饭,在俄亥俄州吃中饭,夜间到南方的河湾上去修饰自己的羽毛。”候鸟的一生中充满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不断更改生活的勇气。
候鸟有着准确的潮汐规律,偏心的神把时序的秘密偷偷泄露给它们。冬天里的人们,不要丧失对温暖的信仰,抬头凝望寂旷的天空吧:候鸟终将飞来,这些忠诚的纤夫,将再一次把巨大的春天拉回。
当秋天的潮水退去,就像沙滩上留下了贝壳,留鸟驻守在它正在降温的祖国。天灰暗下来,就要下雪了,那些冬天的传单正在抓紧印制。
雪是大自然进行的一项残酷的游戏,它以优美的方式藏起了鸟儿们基本的口粮,如同藏起一件随意的玩具——然而,找寻失败的鸟儿将输掉性命。辽阔的雪野标明了小动物们广泛的受灾面积,饥寒交迫中,弱小的生命能贮有多少抗争的能量?对于拒绝移民的留鸟,生活提出了艰难得近于苛刻的要求,它们在近于赤贫的土地上,寻找着极为有限的供给——我看到枯干尖硬的槐荚,滑过喜鹊焦急的喉咙。
不仅只在春日欢宴,鸟儿才会放声歌唱,冬天的寂静中,我们也可以听到鸟鸣,好像是它们在贫苦中的宣言——我明白一个人藏在诺言里的力量是如何被坚持着。
敬畏生命
⊙任晓敏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显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的行为是多么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水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有删改)
推荐作品:
《敬畏生命》陈家忠
《敬畏生命》张晓风
《敬畏生命》毕淑敏
[诵国学经典]
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明理知义]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年事已高而忧惧。”
[成长启示]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七十古来稀,子女成人自立,父母逐渐衰老,尽孝时日无多,因此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趁父母健在,多陪陪父母,不要等到没有了孝敬父母的机会才追悔莫及。
2.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明理知义] 孟子说:“人们有句老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在国,国的基础在家,家的基础在个人。”
[成长启示] 治理天下、国家、家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作为学生,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素质,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人类做出贡献。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