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3 12: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打支山歌过王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一首兴国山歌,拥有兴国山歌标志性的特点,全曲一段体,情绪高亢嘹亮,具有兴国山歌特有的风格。除了歌头,整首歌曲的旋律中只用到了6、1、2三个音,这也是兴国山歌的重要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民歌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曾在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中分别接触到了不同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如《军民大生产》和小调歌曲《无锡景》,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鉴赏能力,,但是还缺乏表现意识,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进行体验。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感受兴国山歌的魅力及历史意义,熟悉中国的民歌艺术,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2、学唱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通过律动掌握山歌体裁的特点以及唱法。能自然大胆地歌唱。
3、通过学唱《打支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特点能即兴创编简单的兴国山歌。
三、教学重点
1、学唱和掌握山歌的特点。
2、能自然大胆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串铃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游戏活动:“奇妙的回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一开始啊,我想先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个声音,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感受。
播放歌头“哎呀嘞……哎……”(再听一遍)
请学生回答,答案“大山里”。
幻灯片出示山景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也来模仿一下这个声音,对着大山一起来喊一喊,亮出你的嗓子来哦!
“哎呀嘞……哎……”反复几遍直到准确唱对。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大山深处这样大喊一声,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回声”
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小游戏叫做“奇妙的回声”请同学们变成巍峨的群山,当老师对着你们大喊一声的时候,我希望能听我的回声哦!
游戏中注意回声的特点——声音的力度和重叠性
师:好,我想再问同学们,假如山与山之间隔得很近,回声又有怎样的效果呢?
“回声会回来得快一点”继续练习轮唱的效果
师:再问同学们假如有连绵的群山,回声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会回来很多的回声”(继续练习多声部轮唱的效果)反复
游戏导入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和熟悉兴国山歌的歌头“哎呀嘞……哎……”
2、歌曲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游戏中一直反复的这一声“哎呀嘞……”其实是我们今天新歌学唱的重点和线索,它不仅是来自大山里的声音,更是来自历史的回声,下面就请同学们寻着这一声“哎呀嘞……”一起走进历史,来到江西这片红色根据地……
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介绍由一首大家熟悉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十送红军》引出今天的内容——“兴国山歌”。并介绍了兴国县的历史背景。最后是今天的新歌《打支山歌过横排》。
视频插入的设计意图:快速了解兴国山歌的背景和历史,同时由熟悉的内容引出本课较为陌生的歌曲。
师:同学们视频中歌曲《十送红军》,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而从视频中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曲调和旋律改编自哪里的地方民歌艺术?——“兴国山歌”(出示幻灯片)
师介绍兴国山歌:这是一种来自革命老区兴国县的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山歌,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里,我们革命老区的百姓和我们的红军战士都赋予的兴国山歌新的生命,在视频导入结尾,我们又听到了那声“哎呀嘞……哎……”它曾经被誉为战斗的号角,伴随着红军战士一次次革命的胜利,从苏区到中央唱遍了全中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学唱一首在那个年代战士们传唱最广的兴国山歌。
3、歌曲学唱
出示幻灯片:《打支山歌过横排》
请同学们看看,对歌名有什么疑问?解答学生对歌名的疑问:
横排:两山之间的崎岖山路
打支:七同学们做做打这个动作,体验客家人爽朗、豪放的性格。
完整聆听
思考:民歌都是来自生活,来自劳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首歌曲是在一种怎样的情景中歌唱的?
“爬山”
律动模仿,请学生通过爬山的动作体验歌曲的节奏,重心向下,双脚抬起,节奏稳定(反复体验练习,教师用串铃帮助学生掌握横拍的节奏感。
律动1 体验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的对比(一段体)
山歌的特点:多为一段体
律动2 体验歌曲有几个乐句(歌头+四个乐句)
请学生根据旋律的起伏高低,画一画旋律线
观察乐句的变化,相似。
总结:重复的创作手法,民歌中多见的创作手法
出示歌谱,唱谱
律动3 注意重复中的变化,两句之间的对比:弱起
完整唱谱,需找歌曲中的主干音6 1 2
总结:这是兴国山歌的又一重要的特点
用柯达伊的手势训练这三个音的音准
完整唱谱
完整唱词、注意方言
体验两段歌词的不同情绪(反复)
师:同学们下面就请大家山路走起来,山歌唱起来!
场景设置,过横排手挽手,体验战士吗团结。
律动设计意图:快速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和结构。并增加学唱的趣味性。
旋律线的设计意图:掌握乐句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引出了山歌中重复的创作手法。
4、创编
师:同学们,山歌本来就是来自民间老百姓口头创编的,所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口头创编。
主题:唱唱现在的新生活
分小组进行,请各小组代表把创作的歌曲演唱。
创编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山歌的创作特点以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创作意识。
5、总结
民歌的体裁 出示幻灯片
回忆已学过的民歌体裁
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
小调《无锡景》
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
6、拓展
聆听新民歌《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
请学生找找兴国山歌的影子,歌曲选用了兴国山歌的素材创编的。
7、课堂总结
同学们,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民歌是几千年来来自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因而更加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希望大家能喜爱中国的民歌艺术,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