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8-30 19: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2.1 大气层(1)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课堂学习设计:
一、大气的存在
1、[讨论] 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 请举例说明。
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 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3、[讨论] 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怎样
4、大气层对地球 ——像一件外衣一样 着地球。
二、大气的温度
读课本图2—1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1.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之间。
2.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课内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 C )
A. 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 火山喷发 D.天空出现彩虹
2.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C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
3.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D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 氮气 D.臭氧
2.1 大气层(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2.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课堂学习设计:
一、大气的分层
1、 是我们对大气层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2.根据 、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
、 、 和 。
4.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大气 的上界。在 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面 处已接近真空。
5.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 ,其层底距地表约 。
6.读课本图2—2大气的分层,思考大气各层人类的活动情况
二、对流层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 ,到赤道则增大到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固体杂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 。
3.探究:对流是怎样形成的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的流动情况。
受热处液体 ,两侧温度较低的地方液体 ,即:热水 ,冷水 ,形成水的对流。
(2)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像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吗 观察线香的烟的流动情况。
线香的烟先 后 ,即:热空气 ,冷空气 ,形成空气的对流。
(3)读课本图2—4 对流运动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 ,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 ,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
4.[思考]
( 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2).用冰块冷藏食品时为什么要将冰块放在上面
5.对流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显著的 和充足的 ,使对流层的 复杂多变,云、雨、雾、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它们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是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 的一层。
2.2 天气和气温
学习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设计:
天气是什么
许多动物的行为都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2.天气指的是 内近地面的 、 、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 。
3.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 、 、 、 和 等。
4.讨论: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并把描写天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阴转多云 B.冬暖夏凉 C.晴空万里 D.秋高气爽 E.和风细雨 F.终年高温
G.冬雨夏干 H.雷电交加
(2).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二、气温
1.气温指的是空气的 ,它告知我们当地空气的 ,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测量。
(1)工具为 ,单位是 。
(2)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遍温度计测量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 和 。
(3)讨论: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候
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 前后。
(4)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一个离地面高 米的漆成白色的 里 。
[思考] 上述温度计放在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是为什么
3.气温和生物的关系密切,很多动物的 和气温有关。请举例说明
4.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气温在35℃以上感到酷热难耐,0℃以下有寒冷感。各种农作物都有自己不同的 。
大气的压强(一)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
2.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1.[科学探究]
(1).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 。思考:这是为什么
(2).在空可乐罐里灌些热水,然后到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大量现象表明, ,这个压强称为 ,简称 。
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例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当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时,就把空气从橡皮管内排出,使橡皮管里的气压变小,管外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橡皮管里去了。
3.模仿上例解释课本图2-13、2-14、2-15中的现象。
图2-13是因为
图2-14是因为
图2-15是因为
4.读图2-16并回答: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的惊人实验——
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5.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
[课内练习]
1.注射器抽取药液,也是利用 进行的。当把针头放人药液中,向外拉活塞时,针头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压强 ,大气压把药液沿针头压人针管内。
2.如图所示,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将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当火焰熄灭后,鸡蛋将 ,这是因为
4.如图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3~5分钟,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不动。
(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2)你猜想的依据是
大气的压强(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2.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能利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一、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 、
(1)水银气压计的构造:内有一支细玻璃管,管内水银柱高度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水银柱的高度的毫米数即为大气压的值。
(2)两种气压计的优点:空盒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
2.大气压的常用单位:百帕(hPa)、毫米汞柱(mmHg)
1毫米汞柱(mmHg)= 百帕(hPa)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跟 有关。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故大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 ,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 。
(2)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 ,即 毫米汞柱,通常称
为 。故有:1标准大气压= 帕= 毫米汞柱
(3)体会1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假如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4)思考:这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1.实验探究: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当吹气时,两纸条 (填“内”或“外”)侧气体的流速较大, (填“内”或“外”)侧气体的压强较大。
说明气体压强跟流速之间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流速越小,压强越 。
2.实验与讨论: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水从管口喷出。自己动手做一做,并讨论,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这是因为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当向A管吹气时,B管上方的流速增大,而使B管上方的压强减小,B管中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就会上升并从管口喷出 。
3.读图2—20北京地下铁道复兴门站并解释
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条直线吗
4.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
试解释1912年秋季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事件。
其原因:两船之间的水的流速比外部 ,压强就要比外部 一些,这样,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了。
5.阅读 飞机的升力并说说飞机的升力是怎样获得的?
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课堂学习设计
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 相同。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大气压也 相同。即大气压还随 而变化。
2.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
在相同高度上, 的区域叫做高气压区, 的区域叫低气压区。
3.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读课本图2—30)
(1)高气压区中心的空气 流动,故天气 。
(2)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 流动,故常形成 。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2.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外受到的压强是 。当外部大气压变化时,人体有一个 的过程。请举例
3. 生产、生活、科学领域中大气压的应用
(1) 中医的
(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要 。
(3)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 。
4.阅读: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并说说宇航服的优点所在
[课内练习]
1.民间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痛病。拔罐子时,先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圆形的血印。上述事实 ( )
A.只说明大气有压强 C. 既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B.只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2.医生给患者输液时,为了不使血液回流,必须将药液放置在距头顶一定的 上。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
C. 气流向上流动形成高气压区 D.气流向下流动形成高气压区
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降低。
2.能利用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
4.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的过程一学习黑箱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
一、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实验探究: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大针筒或两用气筒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气压增大。观察:水 了。然后缓缓地从烧瓶内抽气,使瓶内气压减小。观察:水 了。
1.实验表明,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当气压 时,液体的沸点会 ;当 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 。
2.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压力锅是利用
(2)高山上煮鸡蛋不熟是因为 。二、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1.真空压缩保存袋,它是利用
2.吸尘器。
探究: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
(提示:怎样才能将吸尘器内的空气排出 怎样对空气过滤 )
3.离心式水泵
阅读:离心式水泵,试说说其工作原理
[课内练习]
1.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减少糖中的含水量。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应低于100℃,可采取的方法是 。
2.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熄灭时,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在沸腾
C. 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采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灭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2.5 风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课堂学习设计
1.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 。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 流向 区的。
2.风的基本要素。
(1)风向:指风吹来的 ;例: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即: (见课本图2—40)。
风向通常用 来测量。
(2)风速:指 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 、 。 风速常用 表示,一般可分 级。风速通常用 来测量。
3.阅读: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效。举例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和风速。
4、风向和风速的天气符号(课本图2-42)
图中的符号表示 风 级; 符号 代表 风。
5.风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的影响。
如:大风暴来临前,沙漠之舟骆驼表现出 ;刮大风时,一些会飞的动物不轻易
等。
思考与讨论:
1.风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2.大风常常给我们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课内练习]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面的冷热不均 B.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
C. 地球的自转 D.地面附近的气压不同
2.风从甲地吹向乙地,由此可以判定甲地的气压 (高或低)于乙地。
3.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 (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 左后方 D.右后方
2.6 为什么会降水(一)
学习目标
1.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3.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课堂学习设计
一、 空气的湿度
1.平常能直接观察到的雾、雨、雪、霜、冰雹等,都证明了空气中有不能直接观察到
的 存在。
2.其实,不论是阴雨天还是晴天,冬天还是夏天,室内还是室外,温润的海边还是干燥的沙漠地,空气中都含有 ,称水汽。
3. :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一般用 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相对湿度的测量。
(1)测量仪器: ,最常用 。
(2)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和使用。
①结构:由一支 和一支 (有湿棉纱包着)。
②使用方法: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和湿球温度计刻度,计算出它们的 ,再查 ,得出相对湿度。
例:干球温度为10℃,湿球温度为7℃,温度差为3℃,则相对湿度为65%
试查干球温度为25℃,湿球温度为20℃,温度差为 ℃,则相对湿度为
(3)阅读相对湿度表,思考:
①为什么会出现干湿球的温度差
②相对湿度主要与干球温度(即空气温度)有关。试说说有何关系?
5.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 ,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 。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说蜻蜓由于 。
[思考] 你能解释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课内练习]
1.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
A.大气的湿度 B.气温 C.气压 D.风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中湿度较大
B.“燕子低飞要下雨”说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
C.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D.干燥的沙漠地里没有水汽
2.6 为什么会降水(二)
学习目标
1.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2.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学会测量降水量。
课堂学习设计
一、云或雾的形成
探究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另一容器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烧杯中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 盛冰容器表面出现 。
[思考并回答]烧杯中的空气为什么会发生水汽凝结呢?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若 ,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在微小的 上形成 ,就发生了水汽 ,这就形成了云或雾。
二、降水
1.云形成后 会降水,水珠和冰晶随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 ,最终形成 降落到 称降水。
2.降水包括: 、 、 等,最常见的降水为 。
3.思考并回答:为什么降水有时是雨,有时会是雪或冰雹
3.降雨量:表示 内地面积水的 ,用 来度量。气象观测中常用 来收集雨水。
4.阅读 人工降雨
[课内练习]
1.降水中水状态有 ( )
A.液态 B.固、液、气态 C. 固态和液态 D.气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含有水汽就一定会降水 B.大气中只要能成云,就一定会降水
C大气中水汽越多,一般成云,降水可能性也越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形成降水需具备的条件是 (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 ③空气的下沉运动 ④空气的上升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课堂学习设计
一、气候
1.讨论:你的家乡哪几个月气温比较高,哪几个月气温比较低,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
2.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 的 。它包括天气的 状况和 状况。
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词语是 。
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冬暖夏凉 D.终年高温 E.和风细雨 F.雷电交加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1.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地区 而造成的,其中 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 的热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 位置不同。例:我国海南岛 低, 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 高,
短, 长而寒冷。
3.可见,纬度主要是对 造成影响
4.[思考]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 请举例说明
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热量 ,也就是说,水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 ,需要 也越大。
2.若换用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实验探究](图2-50 加热水和煤油)
取两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
(1)这一实验运用了 实验方法。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 的温度升高快些, 的温度升高慢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要多加热一些时间。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3)结论:质量相同的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要吸收的热量是 。
3.比热。
(1)概念: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 时所吸收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 。
(2)单位: ,读作
(3)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见书中表),
水的比热: ,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 时,需要 的热量为 。
(4)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 。
4.思考并回答:比较水、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课内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 四季如春 D.台风
2.不同物质的比热大小不同,这说明 ( )
A.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增加1焦的热能吸热不同
B.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每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C.不同的物质温度每降低10℃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
D.相同的物质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
3.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它表示的意义是 ( )
A.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103焦
D.0.88×103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焦
C.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03焦/(千克·℃)
D. 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0.88×103焦
4.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系。
5.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大,这是因为于泥土的比热比水的比热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冷却或放热,应该选用比热 的液体。(填“大”或“小”)。
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学习目标
1.理解陆地、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2.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过程。
课堂学习设计
一、我国的气温特点
1.读图分析中国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51)
比较纬度相近的北京和新疆吐鲁番1月和7月的气温特点:吐鲁番冬季 ,夏季气温 ,气温的年较差比北京 。说明:吐鲁番受 影响大,北京受 影响大。
[结论]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 ,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的比热大于 的比热。
2.海洋上水汽充足,湿度大,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地区 。
二、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见图2—13)。
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有明显的差异,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气温会下降
2.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 。我国降水最多的是 。
3.讨论并回答:迎风坡为什么多雨,背风坡为什么少雨
三、季风
1.季风是指在不同的季节里 风。
2.我国的季风: 夏季为 季风,冬季为 季风。
我国东部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比热比泥土的比热 ,夏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 ,形成 ,海洋气温 ,形成 ,夏季风从 吹向 ,即盛行东南风。冬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 ,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温度 ,形成低气压区,故冬季风从 吹向 ,即盛行西北风。
3.根据季风的形成原因讨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
[课内练习]
1.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吹东风,则:
(1)B对A的相对高度为 。 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 地。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 ,C地位于 。
2.我国的下列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最小的是 ( )
A.海南省的西沙群岛 B.杭州市 C.北京市 D.内蒙古的海拉尔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天气环境 C.人类活动 D.气温不同
2.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2.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3.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4.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5.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课堂学习设计
一、东部季风气候
1.读图2-54并回答
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指的是我国的 一 一 一 一线以 以 地区,分布有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和 季风气候三种。
2.观察课本图2—55、2—56讨论归纳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气温 ,降水 。夏季气温 ,降水 。全年降水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 北方,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
3.东部季风气候对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许多动物的行为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如蛇和蛙等变温动物用 来越冬。蜗牛在夏季会缩入壳内,分泌白色黏液膜封闭壳口,以减少 丢失。
(2)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温暖,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而北方的寒冷天气又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便。试举例说明。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 和 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 。 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
2.读图2-58分析西部干旱气候的一般特点。
冬季 ,夏季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全年降水量 ,且降水集中在 。
3.西部干旱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1)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为什么?
(2)干旱地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请举几例说明。
[课内练习]
下列四幅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
2.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2.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课堂学习设计
一、寒潮、台风和洪水
1.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国家,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 和 干旱。
2.灾害性天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1)寒潮是大范围的 ,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有 次,它会带来
天气,危害农业、牧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2)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 ,特点是 ,云量很少。它的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 区,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带来的 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海上 会影响船舶航行。但在干旱季节,台风也会带来丰富的 ,有利于缓解旱情。
(3)洪水是我国危害 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 造成的,但一些人类活动如 、 等也可以引发洪水。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温室效应:由于① 等的燃烧,以及② ,使大气中 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 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 的趋势。
2.讨论并回答:全球气温升高会对人类造成哪些威胁
3.“热岛”现象
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 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
[课内练习]
1.关于寒潮,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回答:
(1)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 ;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3)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发生的影响有